幾乎所有的時間管理書籍都會問到,「你想要甚麼?」
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曉得自己想要甚麼,但是若換個問法,未來五個月你想要學哪一種語言?想要學會甚麼技巧?想與家人朋友達到甚麼關係?想讀完哪一本書?
將問題明確一點,答案也就能更加確定。
你的目標是甚麼?讓妳快樂的事情是甚麼?
「快樂」也是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感覺,假設你的目標只是每天賺進1千美金,目標達成之後,隨之而來的空虛感會讓你想要更多的金額,於是你的目標變成了每天賺進2千美元,不斷輪迴。
錢並不會讓你感到快樂,是錢能讓你買到的東西讓你快樂,而這個東西並非是甚麼高級奢侈品,也許是自由時間,也許是與家人出遊的感受,如果你無法認清是甚麼事情讓你感到快樂,你就無法逃脫追逐金錢的遊戲。
一、改變的恐懼。
試著思考,穿著路邊攤三百塊一件的衣服,吃著低價的牛排,步行去捷運站搭車,自問,「這真的是自己所害怕的生活嗎?」
我們如何定義恐懼,是失業、離婚,房子被拍賣?
再也無法找到新的工作?
另外一半絕對不可能理解我?
房子被拍賣而露宿接頭,因為不可能有人將房子租給我?
在悲觀者的角度上,「已經沒救了,做甚麼都沒用。」
而在樂觀者的角度上,「甚麼都別做,一切都會好轉的。」
明明都是甚麼都不做,但是悲觀者總是不停的恐懼,許多人不敢改變現況,並不是因為真的喜歡這份工作,而是害怕失業之後,他將失去一切,他們總希望能再撐久一點,事情肯定會有轉機的,再忍忍薪水就會增加,再忍忍上司就會看到他的表現得。
當工作只是無聊時交差應付,如同煉獄般困住你,工作對你來說不再有熱情了,沒有了熱情,你就不會積極尋找解決方案,無法替公司增加價值,升遷更是遙不可及,是時候做出改變,但心裡的負面聲音又開始出來了。
「萬一我沒辦法勝任其他工作。」
「萬一我的薪資付不起房貸。」
「萬一我的伴侶無法理解我。」
但是,你真的認為現在日復一日,能改變困境嗎?
你現在的情況有比前一個月好嗎,你的績效、薪資有比去年好嗎?
如果沒有,為何還在自欺欺人,你應該立即停止,然後開始找出逃脫牢籠的方法,是該設立停損點的時候。
試著思考下列問題:
1. 寫下你的目標,以及可能會發生最糟糕的事。
2. 你會採取甚麼樣的事情,來彌補可能發生最糟糕的事。
3. 在這個情況下,甚麼是暫時的,甚麼是永久的,有優點嗎。
4. 如果今天被開除了,你會做甚麼事,財務會出狀況嗎。
5. 你因為恐懼什麼才拖延的。
6. 拖延對你造成了甚麼代價,包含經濟、情緒、健康等方面。
7. 最後,你為什麼還沒有行動。
分別決定四個夢想,寫出「六個月內」可以實現的「三個步驟」。
為什麼是六個月呢?
因為十年、二十年太遙遠了,而且變數太大,設定三個月到六個月的夢想表,然後計畫從開始到結束的每個步驟,,列出達到目標的所需工具、時間、日期、獎勵等,當你跨出第一步的時候,剩下的就只是如何調整時間的事了,開始永遠是最困難的,一旦列車啟動後,就無需再耗費太多的能量,列車也能繼續在軌道上穩定的行駛。
二、別管甚麼時間管理,少才是更好。
你一天不該做太多事,不應該將分分秒填滿工作待辦項目。
人為了創造忙碌的假象,將工作表幾乎填滿,在辦公室四處走動,索取你根本不需要的文件,反而將最重要工作排到最後。
把不重要的事情做好,不會讓事情變重要。
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好,也不會讓工作變得更重要。
做甚麼事,絕對比怎麼做還要重要。
任何事情都離不開80/20法則,80%的營業額來自20%的商品,80%的業績來自於20%的業務員,作者曾經追逐討好一百二十位客戶,後來發現了一個道理,就是根本無需忍受這些奧客也能賺錢,他縮減了只接受八位客戶的大訂單,無需電話哀求或者電子郵件轟炸,月營業仍然在四週內從三萬增加到了六萬美金,一週工時從八十小時降到十五小時。
他也將80/20法則運用到了其他方面,他找出增加80%營收的廣告,然後分析這些廣告的共通點,效率好的廣告增加預算,砍掉那些效率差的廣告,廣告成本降低了70%,但零售收入卻在兩個月內增加了一萬美金。
他也砍掉了250間低營收的網路加盟商,只讓幾家高營收的加盟商繼續販賣,因此減少每周約5~8小時的溝通時間,這幾間加盟商的營收當月反而增加50%的營收。
停下腳步提醒自己,很多事情大都無關緊要。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因為你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
懂得選擇,做少一點,才是提高生產力之道。
在選擇之前,你還是必須做多方嘗試,才能分辨出哪些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把所有工作都攤開,仔細檢查哪一些不需要你,別讓一些瑣碎的事情讓你忙得喘不過氣。
三、外包你的工作。
在外包之前,你必須先精簡事物。
不要委託可以自動化的事物,也不要委託能刪減的工作,否則你只能是浪費別人的時間,又浪費自己賺來的錢,例如下載自動過濾垃圾郵件的軟體程式,就無需額外聘請助理幫你篩選郵件。
在找助理之前,你必須先界定你需要他做的工作是甚麼。
1. 這項工作是瑣碎的。
2. 不需要你也可以完成的。
3. 盡可能將工作列出細項,然後一一檢視可外包的可能性。
分享書中一個小故事,也許有人聽過了。
一位美國生意人到墨西哥海邊的小村莊度假,一天早上,公司的電話打來,他為了公司的事煩躁地睡不著,於是便到碼頭散步整理思緒。
一位漁夫開著小船靠岸,船上有幾條黃鰭鮪魚。
美國人稱讚漁夫捕獲的鮪魚品質好,「你花多久捕到?」
「只花一會兒。」墨西哥說出的時間讓美國人驚訝。
「那你為何不多補一些呢?」美國人接著問。
「這些魚夠我家人吃了,還能送幾條給朋友。」
「那多出來的時間,你要做甚麼?」美國人困惑。
墨西哥人笑說,「我都睡很晚才起床捕魚,晚上我會陪伴妻子和孩子,每天我都會散步到村子裡,和幾位朋友喝點小酒、彈彈吉他。」
美國人自豪的說,「先生,我是哈佛的企業管碩士,我想我能幫助你,你應該要多花點時間捕魚,賺到錢後買更大艘的船,沒多久,你可以買很多艘船,漁獲量會大增,最後,你可以就能擁有一整隊漁船。」
美國人繼續說,「不要將漁獲賣給大盤商,直接賣給客戶,總有一天,你能開一間罐頭工廠,你能控制場品、加工與運銷。當然,你得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市,再搬到洛杉磯,最後遷到紐約市,在那裏,你可以僱用適當的經理,經營你的大企業。」
墨西哥問,「那我得花多少間?」
「可能十年或二十年,又或者二十五年。」
「然後呢?」
美國人繼續說,「然後你就能將你的公司上市,把公司股票賣給投資人,變成大富翁,你能賺到好幾百萬美元。」
「再之後呢?」
「之後你可以退休,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天天睡得很晚,補一點魚,和太太、孩子享受晚餐,還可以散步到村子裡,找些朋友喝喝小酒、彈彈吉他………。」
為何我們要將痛苦二十年才能享受退休生活,為何不能將退休生活,平均分布在各個人生階段嗎?
擁有財務後,很多人仍會陷入盲目追求名利的漩渦中,回歸到上面說的那句,除非你能發現自己真正心中想要的,否則會永遠陷入追求名利的輪迴中。
學會停下腳步,試著放下焦慮。
安靜地觀看周圍人事物,不要去跟別人比較,當你有一天走到生命盡頭時,你希望看見的是甚麼,是一棟金碧輝煌的房子,還是家人陪伴的關心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