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腦|學習|慣性|Maggie聊聊書 《心態致勝》|Maggie 聊聊書

《心態致勝》|Maggie 聊聊書

by Maggie

一、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

成功的人並非擁有過人的能力,而是他們總會以「成長心態」來面對困難和挫折,科學家發現,人的終身學習能力和頭腦的發展能力,遠遠大於他們的想像,每個人生來或許性格和資質都有所不同,但經過後天的訓練和努力,都可以大幅影響到後天的發展。

「一個人的能否獲得領域專長,不在於他擁有甚麼能力,而在於他為了甚麼目的而努力。」

書中提到了「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兩種人,這兩種人短期內也許看不出任何變化,但是經過了十幾二十年,成長心態的人的成就將會明顯超越了定型心態。

Q:甚麼叫作「定型心態」呢?

定型心態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是無法靠後天努力成長,一生下來就決定一個人有多聰明,這種人認為無論如何努力,結果都會是一樣,所以他們停止努力,不學習不成長,以至於永遠都停留在原地,當別人正辛勤學習時,定型心態的人覺得可笑,因為覺得努力是徒勞無功。

有些教師認為,在學年一開始落在高能力群的學生,在學年結束後也會落在高能力群;而那些在學年初就落在低能力群的學生,結束時仍然處在低能力群。

另一群老師則保持成長心態,他們認為所有的孩子都能發展自己的潛能,無論是高能力群或者是低能力群,到了學年結束時,都能靠自身努力達到高能力群。

很多人認為藝術是一種天賦,是無法靠後天學習的,書中有個研究,他讓一群人去試著畫自畫像,由於完全沒有學過美術,起初大家都畫得亂七八糟,持續畫了五天之後,相比第一天的畫作,差異度就出來了。

有些人雖然可以不用訓練就做好某件事,但那些不會做的人,透過訓練之後,甚至可以做得比前者還要好,只要持續的成長與進步,就算每天只是進步一點點,都會比起初做得還要好。

在面對失敗的挫折,我們必須培養抗壓的能力,不同心態者的腦波也會有差異,作者邀請兩種不同心態的實驗對象,來到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實驗室,讓他們回答困難的問題後進行反饋,腦波可以看出他們何時最感興趣,對甚麼事物能高度注意。

「定型心態者」只有在評量反映他們能力時才感興趣,他們的腦波顯示,當被告知回答正確或是錯誤時,才會引起他們高度注意,於是研究人員幫助他們學習時,然而腦波顯示,他們對學習資訊不感興趣,縱使他們答案錯誤,他們也對正確答案不感興趣。

反之,那些成長心態者,會高度關注能夠拓展知識的資訊,這些人把學習擺在優先順序,而定型心態者只關注對錯而已。

二、該不該稱讚孩子「聰明」?

作者從來不稱讚孩子很聰明,過度稱讚反而是危險的。

成功的訊息包含以下:

「你學得真快,你真聰明。」

「大家快來瞧瞧,他簡直是畢卡索再世啊。」

「你真的太優秀了,沒讀書也能拿到A!」

有些父母認為如此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但這些句子其實隱含了另一層意思。

「如果我學東西學不快,我就不聰明。」

「我不應該嘗試困難的繪畫,不然他們就會覺得我不像畢卡索了。」

「我最好別太用功,否則他們就不會認為我優秀了。

作者對數百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研究,讓他們回答有點難度的題目,當他們得到好成績時,再稱讚他們的能力,「哇,你答對八題了耶,很棒的分數,想必你很聰明。」

另一組則是稱讚他們的努力,「哇,你答對了八題耶,很棒的分數,想必你很努力。」

這兩組的學生,在獲得讚美之後,表現會有甚麼差異呢?

被讚美「能力」的學生,會進入定型心態,當給他們選擇時,他們會拒絕挑戰新的事物,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缺點的事,因為害怕表現不如上次那麼好。

相反的那些被讚美「努力」的學生,則是愈來愈好,他們樂於挑戰困難的事物,遇到挫折時會更加努力找到答案。

當我們對孩子貼上「有天賦」、「有才能」、「出色」的標籤時,等同於讓他們散喪失接受挑戰的勇氣,一昧地稱讚是潛在著危險。

Q:父母親對於孩子表現良好,應該給予怎樣的鼓勵呢?

你應該說,「孩子,你是經過不斷的努力,找到各種解決方法才戰勝它的。」

「對於這道數學題,你是嘗試過不同的解法,才終於搞懂得。」

當然也不需要對孩子說笨,負面的用語也會造成學習的阻礙,我們在鼓勵孩子時,鼓勵的應該是他用功,面對挫折時的心態,讓他失敗時有勇氣重新站起來。

失敗是好的,挫折會激勵成長,對我們有益,會讓我們從中學習錯誤的經驗,只要我有一顆學習的心態,我就在邁向成功。。

三、成長心態。

追求成長的人,不會總試圖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也不會總說自己是處經理、董事長高位階,更不會貶低他人讓自己高高在上。

這些優秀的領導者或企業家,他們反而是謙遜,不喜歡出風頭的,他們尋求的是不斷改進,讓身旁環繞最能幹的朋友,也會正視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詢問自己需要增加甚麼技能,才能不斷改善自己邁向成功。

成長心態的基本信念,相信人是可以改變和成長的,相信工作能令自己感到心滿意足,大過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成長心態者不只尋求挑戰,也會因為挑戰而愈來愈強大,挑戰愈大,能力就愈多元。

1995年著名演員克里多福‧李維在馬術比賽中摔下馬折斷頸椎,脊椎神經嚴重受損,頸部以下被醫生宣告終身癱瘓,李維不放棄,仍堅持非常辛苦的復健訓練,在電子刺激的輔助下,他努力活動身體所有癱瘓部位,醫生告知他是徒勞無功,只會換來失望一場而已。

五年之後,李維開始恢復動作,最初是手,然後是整隻手臂,再接下來是腿和軀幹,雖然離痊癒還很遙遠,但是腦部掃描顯示,他的大腦確實能夠再度發出訊號給四肢,肢體也能對大腦回應,李維改變了科學界對於神經及恢復系統的整個思維,為脊椎神經受損者開啟希望之路。

也許你的人生正面臨跟李維同樣的瓶頸,失敗、痛苦、生病、貧窮吞噬著你的生活,讓你感覺眼前一片漆黑,看著別人功成名就,自己卻一事無成,先別急著否認自己,試著撇開定型心態,利用「成長心態」來看待這一切。

「我還能做甚麼來改變這一切?」

「我應該往哪方向努力?」

「每天進步一點點,那怕只有一小步也好」。

「這次定的目標太高了,下修一點,無需跟別人比較。」

「今天比明天更好了,我很棒。」

當你經過黑暗之後,破繭而出的那一刻,回想過去努力的點點滴滴,會更珍惜好不容易得來的成功,再次遇到困難,或許對你來說已經不算困難了,因為你的想法已經是「成長心態」了,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能茁壯成長,戰勝困難。



延伸閱讀:

《最強腦科學時間術》|MAGGIE聊聊書

《原子時間》|MAGGIE聊聊書

一分鐘快速記憶法|MAGGIE聊聊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