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腦|學習|慣性|Maggie聊聊書 別小看每天的兩小時。

別小看每天的兩小時。

by Maggie

今天Maggie跟大家分享的是時間管理,隨著決定讓Mike在家自學之後,我的時間就更少了,除了部落格文章更新、保險工作發展,到商品學習、上課等事宜安排,身為職業婦女的我還得兼顧家事,現在還多了Mike的學習計畫表,從基本的國文、英文、數學課程,還得安排課外活動、電腦學習課程、情緒管理課程等等,我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於是我借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書,希望在百忙之中能多偷點時間來用。

第一本書偏向於故事、理論,後面兩本書則是直接實作。

時間管理大師》-作者蔡賢隆、姚俊。

這本書是本故事書,裡面的內容大多利用故事,去描述時間的重要性,如果你還不懂為何要時間管理,就先閱讀此書吧,裡面有多小短篇來說服你,時間是如何成就一個人的成就。

明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影響一個人行為準則的重要因素,每天我們必須面對各種的繁雜事務,有些事情我們不得不做,有些事我們卻樂此不疲,當你目標明確時,你會知道甚麼事情是你喜歡做的,甚麼事你必須做的,而甚麼事你是可以大聲拒絕的。

一位小說家,他在網路上有很高的聲望,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道,「寫小說為您帶來了很高的讚譽,接下來您會進行其他文學形式的創作嗎?」

小說家回答,「我可以將傳記或散文列進我的夢想清單裡,讀者會得到更多的選擇。雖然我很樂於與讀者之間進行多種的交流,但我非常肯定,我絕不會選擇創作傳記或者散文等體裁的作品。」

「為什麼?」

「若有同行來向我請教創作傳記和散文寫法,我會給予他建議,但我不會親自操刀去創作,因為只有小說才是我的專長,也只有小說才能激發我對創作的熱情。」

對那些價值觀模糊的人來說,這位小說家的話可謂是醍醐灌頂。

很多人在「我應該做」和「我想做」之間徘徊,若不能找到平衡點,衝突立即產生,大多人選擇的工作與自己的興趣相悖離,他們是依照社會的需求,父母親的期望,以及對地位的偏見,忽視自己的興趣所在。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浪費時間,價值不是由別人定義,找到自己興趣所在,全心全意投入的完成它,時間管理才有存在的意義。

當你想要滿足渴望,在眾多選擇事物中作取捨,找到你人生最有價值的那個事情,也就是你興趣所在,如此你才能全情投入,當你知道「想要成為甚麼?」,你就會發現自己會悄然改變,時間就會開始變得極其珍貴。

時間經濟學》-美崎榮一郎

「當你拿起這本書,其實就表示你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因為想要變得更好,才覺得時間不夠用。

時間就這麼多,可是我們既想要陪伴家人,又想要學習新知,但又不想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於是便在生活和工作中來回拉扯,能充分掌握時間,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一天就能做到別人兩天能做的事情,無論在知識或財富的增加,就有機會比別人多兩倍。

因為想要更多,所以才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太多事情都想要做了,所以更需要時間管理。

情緒會影響工作效力:

明明知道明天就要考試了,但就是不想將書本打開,壓力會讓我們刻意忽視時間的流逝,並不只有壓力,很多時候憤怒、委屈、悲傷、不安等原因,都會讓我們刻意忽視時間的流逝,沉溺在手機、遊戲等事情上,來逃避我們應該要做的工作。

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在做事時也是非常有效率的。

這一項我是非常有心得的,Mike有很嚴重的情緒問題,若是情緒穩定時寫功課,他半個小時就寫完,倘若他感到壓力、憤怒、委屈,半個小時能寫完的功課,拖到一個小時也未必寫得完。

大人雖然比孩子要能控制情緒,但大多時候只是將情緒壓在心裡,看似你已經釋懷了,但其實你只是在忍耐,這時候的工作效率反而是低下的,建議是乾脆放下工作,出去走走轉換心情,或是吃顆糖讓心情好些才去工作。

書中的建議是預留時間,從前我在規劃工作時間表時,會將每一個小時排得滿滿的,然後才發現每一項工作都延遲了,因為我習慣在完成一項工作後

,就休息個二十分鐘,好讓自己的心情轉換接續下一個工作,若拼命壓縮自己休息的時間,那就會在最後一次爆發,將所有工作停擺,乾脆去看影片好了。

「拖延」其實是為了安撫我們的情緒,當情緒被安撫了自然能接續下個工作,所以預留「拖延」時間很重要。

依據專注力分配時間:

自從開始嚴格紀錄每一段時間的工作內容後,我發現早上的三個小時,是我思路最清楚的時候,所以我便將要思考、修改文章等需要用腦的工作放在早晨,包含了客戶的保單健診、撰寫建議書內容、部落格文章等等都放在上午完成,午膳過後通常我會昏昏欲睡,這個時候可以選擇不動腦的事情做,例如整理桌面、做家事、打電話、寫行事曆等。

晚上通常安撫完小孩睡覺後,我還會再工作一段時間,我很喜歡《生活槓桿》裡的一句話,別將生活和工作分開,那意味著你正在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曾經我覺得晚上還要加班也太可憐了吧,在工作與生活結合之後,其實生活就在工作了,我並不覺得寫文章、看檔案是工作,對我來說是成長也是學習。

如何分配你的工作時間,得依照每個人工作型態、生活作息調整,不是一昧地跟著別人走,曾經在艾爾文說書評道中提到,他為了像那些成功人士學習,於是早上四、五點就起床開始做事,結果他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根本做不了甚麼事情,白白浪費了一天。

依照自己的生理時鐘調整一天的時間,在思路最清晰時去做需動腦的事,倘若你已經渾渾噩噩無法思考了,那就做些不動腦的事情,別急著一次就把計劃表做好,嘗試個一個月後,你會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時間表。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才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成功術》-米山公啟

作者是名專修神經內科醫學博士,主攻腦部疾病,同時也從事散文、推理小說、實用書等文字創作,至今的著作已超過180本,最重要的是他也天天更新部落格。

天天更新部落格,我真的覺得太厲害了,因為每天你都得發想一個主題,然後延伸出問題和答案,整理成文章輸出,我一周最多發過三篇文章,我覺得那就是極限了,不過部落格雖然天天更新很好,但是持續更新才是維持人氣的重點,以下是書中特別的時間管理術:

同時處理兩件事,提升腦力

人的大腦並不擅長同時處理兩件事情,譬如說同時看電視又聽收音機,你只能理解其中一個內容,許多書籍也強調專心這件事情,但是身為腦科專家的作者,卻很特別的提倡同時做兩件事。

如果我們可以一邊上網查資料,一邊寫文章;一邊檢查郵件,一邊更新部落格,那麼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並不是說左手查網頁,右手寫文章,而是這邊做一點,那邊做一點,都做一點。

作者曾經同時撰寫三份委託的稿子,散文寫膩了就寫寫實用書,寫到一半需要查資料,那就跳到網頁畫面,腦中突然浮現靈感,就著手寫另一本書,他的大腦不受時間的限制,自由的在時間中流淌。

雖然把一件事從頭做到尾也是可以,但是從創意的角度來講,跳躍式較有利於創意思考。

一邊看電視一邊看報紙,乍看之下好像做事沒定性,人在一心二用的時候,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會有短暫記憶,他會將上個事情做到哪裡,放在這個暫時性的記憶裝置裡面,有的人認為暫時記憶無法訓練,但作者以自身經驗來看,長期一心二用,會使暫時記憶裝置容量愈來愈大,當你愈使用一心二用時,反覆練習會使暫時記憶容量提升,你能同時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找到丟失的時間:

作者就是習慣早起的成功人士,他早上六點就醒來,醫師的上班時間是九點,他常常利用偷來的這兩個小時來寫作,每天多出兩個小時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就不小心出180本書。

很多人覺得每天早起太痛苦了,我曾經也覺得六點起床送孩子上學太難了,可是習慣一旦養成後,覺得好像也沒甚麼,每天早上六點半起來,催促孩子吃早餐後送他去學校,還有一個小時可以運動,九點後才開始工作。

如果連早起都沒時間的人,試著記錄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做些甚麼,我們在做體重控制的時候,都會詳細記錄每一餐飲食,要找到多餘的時間,就得記錄每天到底在做了些甚麼,寫出每段時間做了什麼有益的時間,究竟是在划手機浪費時間,還是在思考更多的創意,譬如「早上起床搭捷運」,這段時間只是發呆太可惜了,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思考或是閱讀公司相關文件。

我也有常有這樣空白又零碎的時間,譬如得到台中開會,我是個在車上完全不能看書、看電腦的人,因為我會頭暈,我便思考在這段時間我做什麼,後來我發現了podcast,平時我沒有時間聽的讀書心得,我會利用這兩三個小時一次聽完,感覺既充實又不會覺得疲倦,來回的這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浪費了。

Maggie碎碎念

從前身為雇員的我,每天都覺得上班時間好長,好想趕快下班,下班之後也不想學習甚麼,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機,如今成為自僱者之後,發現我每一天睜開眼睛,都恨不得有用不完的時間,工作行程排得很滿,就連晚上時間也捨不得浪費。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是心態,當人生沒有目標,就會覺得漫無目的的,也不會想要開始時間管理的,目標不一定得當上甚麼大企業家,僅是考到某張證照都是個目標,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覺得每一天都極其珍貴,每分每秒都要謹慎利用,我也常常鼓勵孩子,會讓孩子自學,就是讓他去找尋自己喜歡的事情,生命不應該只浪費在課堂上,應該還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值得去探索。

衝浪、探索、藝術、攝影、棋藝、運動等等,時間管理並不是為了要讓你變成快速工作的機器人,而是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你的興趣。


延伸閱讀:

《大腦喜歡這樣學》|MAGGIE聊聊書

《真正快樂的處方》|MAGGIE聊聊書

《專注力協定》|MAGGIE聊聊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