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金錢|投資|基金|Maggie聊聊書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有錢人都住豪宅嗎?|Maggie聊聊書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有錢人都住豪宅嗎?|Maggie聊聊書

by Maggie

寫部落格即將邁入第三年了,我的網站瀏覽率最高的就是有關於理財、投資,或者是如何變有錢,只要是有關於財富的文章,大家青睞度就非常高,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作者湯瑪斯‧史丹利、威廉‧丹柯,也是關於有錢人的秘密。

其實當你看過愈多有關於有錢人的書籍,你會發現愈是有錢的人,其實愈平凡,那些過度炫富的人,真的有錢嗎?其實真相就在這本書裡面,如果你覺得富有的人應該是過著奢侈的生活,那你可能就要失望了。

那些身穿名牌服裝,出門開著豪車,出入在奢侈酒店的人,真實的情況皆是負債累累,作者採訪了一百多位的富人,這些富人的資產皆超過1000萬美元(約30億台幣),可是奇怪的是,他們開著只是普通的國產車,住著平凡人都能付的起的房屋(但繳清房貸),身上的衣服可能穿了20年還在穿,或許就是住在你家隔壁的阿伯,沒錯!你的鄰居很有錢。

書中揭露了真實的有錢人的樣貌,這些有錢人如此形容自己,

1. 我們之中約有七成的人,都需要負擔家裡八成的開銷。

2. 我們之中有1/5的人都已經退休了。

3. 我們從事的行業大多枯燥乏味,像是焊接工、拍賣商人、稻農、害蟲防治專家等,再普通不過的行業了。

4. 大約有一半的老婆是家庭主婦,另一半有工作的人中,職業是老師的居多。

5. 我們之中八成的人都是白手起家,並非繼承來的財富。

6. 我們的財富已經累積到十年以上都無須工作,甚至可以超過十二年的寬裕生活,當然,他們應該會比十二年還要更久,因為他們會把收入的15%再儲蓄(非常節儉)。

7. 我們是守財奴,不然不會為了1美元鈔票,來寫這份冗長的問卷,甚至他們還會用我的名義,將受訪的報酬捐獻給我最鍾愛的慈善團體。(有錢人通常熱於捐贈)。

這些有錢人大多精打細算,他們將賺到的每一分錢充分規劃,再將部分資產適當投資,通常投入的資金很少拿回,長期投資下來來,複利滾存的金額非常可觀,書中說了一位富人光是股票收益,六年內就翻了一倍,重點是沒拿回來還無須扣稅(股票贖回才要扣證交稅)。

這些富人對生活開銷斤斤計較,但對於慈善捐款卻能一擲千金,在身故之前還將財產捐到慈善機構,讓國稅局拿不到他半毛錢。

一、你是超強理財族,還是超遜理財族。

你想要名義上有錢,還是實質上有錢?

倘若你的是年收入是500萬的高階主管,但是你的資產卻只有200萬,那你是超遜理財族;反之,若你的年收入40萬,卻有200萬的資產,那你是個超強理財族。

作者有個公式:年齡X年收入/10=應有的資產。

倘若你的資產少於這個數字,你就是超遜理財族,如果你的資產大於這個數字,你就是超強理財族。

收入高的人未必有很好的理財規劃,他們甚至會擔心有一天失業了,即將面臨的可能是豪宅拍賣、存款見底,他們必須不停…不停…不停的工作,日夜加班,來維持住他們高昂的生活開銷。

真正有錢的富人,他們懂得量入為出,不會為了攀比財富而任意揮霍他們的財產,以至於他們不會擔憂生活,他們的財富足以讓他們生活十幾,甚至二十年以上。

不攀比財富「很難」,倘若你身處於那樣的環境當中,那就是難上加難。

Maggie從事的是保險業務員,公司甚至都會用豪華旅行來刺激業務員達成業績,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名牌包、豪華旅行象徵的高收入的代表,你很難不花錢在身上買些行頭來裝飾自己。

不過很慶幸的是,Maggie從未買過甚麼名牌包,我也不太喜歡跟身穿名牌貨的同事走在一起,通常物以類聚,會買包的人終會跟買包的人在一起,我個人比較務實。

為了避開「比較」,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離開」,書中敘述的富人,大多選擇居住在平凡的公寓中,為的就是避開攀比財富的環境,所以他們的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之前我在《收入不平等》這本書有分享到,如果你的收入是3萬元,但是你周遭的同事平均收入只有2萬,那麼你會感到很幸福,可是若你的收入是10萬元,但你周圍的同事平均收入是20萬元,你的幸福指數就會大幅減少。

人很難不比較,這也是人演化而來的技能,為了提升生存條件,我們會希望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有錢,比別人還要健康,所以人類永遠都在比較。

如何避免比較,那就是離開「賭桌」,讓這場輸贏將不再與你有任何相關。

二、父母究竟是援手還是兇手?

作者收過一封信,信裡的人似乎非常急迫。

敬愛的史丹利博士、丹柯博士:

我剛剛拜讀完關於妳們研究有錢人的一篇文章。我太太有個已過期的信託,她父母不肯放手。我岳母一直要我們準備一堆文件,似乎不交付這筆信託給我太太,能否請您跟我太太的家人聯繫?或者你有甚麼其他的方法,好讓我們知曉如何查詢信託有多少錢?

這位富太太每年都能從父母那邊收到15,000美元的現金餽贈,已經長達三十多年了,這對”看似有錢”的夫婦,年紀約五十多歲,住在豪華社區裡的一間精緻住宅裡,兩人都是鄉村俱樂部的會員,平時喜歡打網球和高爾夫球,開著也都是豪華的進口車,身穿名牌衣物,常常投入慈善社交活動,孩子們也都讀私立的貴族學校,夫婦倆享受著陳釀佳餚、娛樂、高級珠寶和出國旅遊。

鄰居們都認為夫婦兩個人很有錢,事實上他們並非富有,他們只是所謂的「經濟資助照顧」的受惠者,也就是父母每年援助他們生活的「被支柱者」。

這類父母覺得自己必須且有義務,去幫助經濟比較弱勢的子女,反而導致這些子女的經濟更加弱勢,這些經濟弱勢的子女養成了奢侈消費的習慣,漸漸地不去工作,於是在他們父母無法提供經濟時,這些經濟弱勢的子女依然維持同樣的生活開銷,很快的就陷入財務困境。

1. 與其給孩子魚,不如教孩子釣魚。

書中一再強調,必須教導孩子節儉的重要,那些已經富裕的父母親,因為年輕時經歷過創業的辛苦,以至於都希望孩子不要再吃相同的苦,紛紛希望他們去做會計師、醫師、律師等職業,然而那些高地位的職業,其實象徵的也是高消費,這也是為什麼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2.謹慎給予。

孩子收到的贈與愈多,他們存的錢就會愈少;相反的,收到的錢愈少,他們就懂得儲蓄的重要,父母需要更謹慎的給孩子錢。

金錢可以買到車子、房子、奢侈品及貴重的物品,但是卻不能教會孩子們紀律、忍耐與堅持,讓孩子辛苦的賺錢與存錢,未必對孩子的殘忍,有時候還是對他們的一種教育。

3.別用金錢來衡量孩子的成就。

永遠不要把給錢當作對子女的談判條件,這樣會喪失他們對父母的愛和尊敬,父母的價值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孩子的成就,無論多麼微不足道,也要表揚他們的成功與努力,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一個孩子的成就。

作者親自採訪這些富人,總結了真正的富人才有的特質,過程其實挺有趣的,起初作者以為這些有錢人應該都是吃著魚子醬,開著高級跑車,穿著時尚名牌,當時作者還特地準備了高昂的佳餚和名酒,沒想到這些富人穿著普通,走進豪華的餐廳格外彆扭,他們僅吃了一些普通的餅乾,那些名貴的酒絲毫未動,這讓作者第一次覺得自己很傻。

其實我認為「富裕」因人而異,未必需要是身家百億的億萬富翁,只要衣食無虞、生活自理就是幸福了,Maggie看過許多理財書籍,很多書的前言,首先就是要投資的人先思考,你究竟想要的「富裕」是怎麼樣的?

理財是需要設定目標的,有些人是希望早一點退休,有些人則是希望能有額外的時間陪伴家人,有些人僅僅是希望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就好。

你的目標是甚麼?

千萬不要跟著別人的目標而設目標,每個人所在乎的事情不一樣,前幾天我就在想,倘若我已經擁有了財富自由的資格,我還想做甚麼?

我還是想要寫作,將我的讀書心得、日常生活化成一行行文字,分享給別人,曾經有許多保險業務員找我,他們希望能學習我的方式,以部落格的方式做網路行銷,但是我問他們一句,你喜歡寫作嗎?

寫作這件事情,是一件漫長又無聊的事,常常獨自一人一待就是一整天,很多業務員是喜歡熱鬧聊天的氛圍,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Maggie的工作模式(寫部落格),Maggie喜歡獨處,喜歡思考和分享內心想法,所以才能經營部落格經營那麼久,但是叫我跟一群人聊天順便「賣保險」,那我就會變成壓力很大。

財富自由之後,你想做甚麼?

也許你先思考之後才發現,其實你早就財富自由了。

願所有人都能找到內心的安靜以及快樂。


書籍資料:

書名: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

作者: 湯瑪斯・史丹利, 威廉・丹柯

出版社:久石文化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5358


延伸閱讀:

《黑色優勢》|MAGGIE聊聊書

35歲開始,不再為錢工作。|MAGGIE聊聊書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MAGGIE聊聊書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