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過年放了十天,Maggie也待在廚房十天了,終於有時間可以來寫文章了,這本書在過年前就已經看完了,大約也就花半個小時讀完,主要是因為讀了太多樺澤紫苑的書了,所以他的觀念早已滾瓜爛熟了,閱讀速度自然快,現在總結一下《最高學習法》裡面的內容。
一、讀書應重視「質」而非「量」。
現在人追求愈多愈好,房間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電腦裡堆積如山的照片,用得到的用不到的全都買,捨得的、捨不得的全都留下,直到東西愈來愈多,生活空間愈來愈小,物品壓迫了生活。
所以近年來,開始有人提倡斷捨離,就是在這資訊超負荷的時代,學會「不要」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讀書也是一樣,與其追求一個月讀十本書,不如仔細選擇三本好書慢慢閱讀。
至於如何才算「質」,每個人不同,必須和自己的目標設定一致,例如你學英文是想去國外讀書,你學下廚是想開間餐廳,裡用目標來選擇閱讀書本。
如果你能閱讀後+輸出,你的記憶力會更加深刻,透過輸出才會思考所學的東西,透過分享檢視自己到底會不會,只是一本接著一本書接著看,是無法將所學的記下來,你必須透過「輸出」增強記憶,同時檢視有真正學習到。
或許有人說,我想不到人生的目標,該怎麼辦
那就從興趣開始著手,現在試著思考你目前的三個興趣。
Maggie喜歡的閱讀、料理和理財。
至於閱讀我又分為很多種,平常打發時間看小說,至於理財、保險、勞保等相關金融書籍是因為工作需要,再來是教育、料理和生活家事等書籍則是因為家裡需要,不要學Maggie,因為我的興趣真的很廣泛,所以我甚麼書都看。
大家可以只挑選三種最感興趣的事物開始,大腦會有個過濾機制,當你看到自己感興趣的資訊時,就像開啟了接受器,會迅速將這些知識收入在自己腦袋中,此時學習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二、如何選書?
有了興趣目標之後,就得開始選擇書籍,就像是教育孩子類的書籍,隨隨便便看下來就有好幾十萬本,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也是一門學問。
1. 問自己這本書能否改變你的人生,如果不是就先不選擇。
2. 愈是初學者,就愈愛挑選專業的書來讀,常常一本書都讀不完,選擇適合自己目前程度的書本,對你才算是好書。
3. 任何從未觸碰的知識,先從入門書開始,通常看過第一本初級書後,再看下一本類似的書籍,閱讀的速度就會變快。
例如Maggie最近在看草本、草藥的書籍,因為想幫家人健康,但是我本身也不是醫藥學系畢業的,數百種草藥根本記不起來,於是我就挑選那種帶圖片的、最初階的來看,也不會逼迫自己非得向背誦起來(也不可能一次就記起),我就只是一直翻一直翻,直到大腦對這些有粗略的記憶為止。
4. 閱讀名家推薦的書,比起自己閱讀,這些被推薦的書通常比較穩妥。
5. 以自我中心為閱讀,問這本書對自己能否幫助到自己,有些人認為閱讀小說是浪費時間,但是如果本身的職業就是小說家,閱讀小說就是增加自己的創作能力,所以閱讀必須以自己為主。
我個人認為閱讀小說可以訓練表達能力,小說的撰寫對象是大眾,意味著你必須用淺白易懂的敘述,才能讓所有人都看得懂,所以我覺得閱讀小說並非浪費時間,而是增強你寫作能力的一個好習慣。
6. 不偏頗閱讀,任何事物都有好跟壞,所以同時閱讀優缺點是最好的,如果一本書同時有說優點和缺點更好,如果不是,你就得去找找缺點,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好跟壞。
三、閱讀前要做功課。
在閱讀開始之前,記得先詢問自己想要從這本書學到甚麼,同樣的道理運用到聽演講上,這場演講是講親子關係,你想要聽這場演講,是因為想要解決甚麼樣的問題?與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幫助孩子考試進步?
事前思考一下,這種方式會比漫無目的學習還來的好,寫下疑問就是打開你的天線,你會努力專注在你所問的問題。
四、學英文的方法。
英文聽力訓練法,就是「跟讀」,當輸入之後立刻輸出,大聲的唸出來。
使用「輸出」學習法,沒有聽懂的,可能是字與字之間講得太快,包括可能新的單字沒學過,務必回過頭去搞懂,所以有人利用唱英文歌來學英文,因為在跟唱的同時,你就是在輸出。
五、聽音樂到底能不能工作或閱讀?
有將近兩百篇的論文在討論這個議題,到底邊聽音樂邊讀書,能否幫助學習呢?
結論是視你所做的事情而定。
如果你是屬於工作是運動、放鬆心情的話,聽音樂就會對你有所幫助,但是如果是必需要閱讀、學習、記憶等動腦的活動,聽音樂就會降低你的學習。
不需要動腦的簡單動作,就可以聽音樂,對身心都有幫助,但是如果是要專注的話,建議還是不要聽音樂的好。
Maggie在運動、做菜、打掃時會放音樂,是放那種有歌詞可以跟唱的音樂,有時候放英文歌,順便練練英文,但是如果是需要思考的寫作、閱讀,我就會放清音樂,選擇有水流聲能讓人平靜的音樂。
放音樂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隔絕Mike在我旁邊大吼大叫,影響我思考,所以帶上耳機放音樂,就是隔絕外界對我的影響,好讓我能專注當下。
六、善用影片。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很多文字看不懂得地方,透過影片的講解,反而一點就通了,因為影片包含了視覺和聽覺兩種學習模式,一個項目如果能同時使用視、聽、觸、嗅、味等感覺,印象會更深刻。
以學習方面來說,影片比書本還來的好,而一對一互動式教學又比影片還要好,而且現在愈來愈多有價值的影片都能在youtube找到,照拂了許多人,我就是透過Youtube學會好多料理的。
影片的搜尋是最快也是最直接,當你想知道一道菜的作法,只要在Youtube打上菜名,就會有好幾種製作方式,舉凡訓練肌肉方法、紙鶴折法、小皮包裁縫方式、打領帶方式等,大多都可以找到答案。
人只要知道解決方法,壓力就會減少大半,所以當你煩惱焦慮的時候,就直接在網頁輸入你的問題,雖然當下沒有直接將問題解決,但是「知道答案」就能大大降低你的焦慮。
七、讓人變聰明的三個必要條件——人,書,旅行。
接觸人群,建立關係。
從對方身上獲得成長,同時也付出貢獻,彼此都有所收穫,達到共同成長,一個人的成長是有限的,透過接觸人群,也能激發動力。
朋友重質不重量,與其一百個人只見一次面,不如十個人各見十次面,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靠關係來維持的,我們常常聽見「改天約」,但真正會約第二次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如果遇到感興趣的人,就當場敲定與他們下次見面的時間吧。
但是如果你是存著互相利用的想法,這種關係並不會長久的,在建立關係的首先想到的應該是「付出」,如果你能做到付出,就會得到大家的好感,當然在你有需要幫助的同時,別人也會回過頭來幫助你。
八、學會玩樂。
很多上班族在休假時,大都待在家裡躺著划手機,這種休閒娛樂並不會讓你感到放鬆,真正的玩樂是身心得到紓壓,其實會工作的人,更懂得玩樂。
1. 將玩樂計畫寫在行事曆上,我們會將重要的工作寫在桌曆上面,但很少將重要的玩樂寫在桌曆上,現在將玩樂寫在桌曆上吧。
2. 列出所有想要玩樂的代辦事項,想看甚麼電影,想住什麼飯店,只要列出清單,就會提高實現的可能性。
九、學習到底多久才能成功?
曾經有人問作者說,「要多久時間,才能看到學習效果?」
作者豪不猶豫的回答,「十年。」
對方聽到後一臉失望,似乎被十年的數字嚇到了。
當然閱讀也有立即性的效果,不過在讀完的當下,通常都只是「瞭解」而已,在轉化成行動之前,都需要時間的發酵。
例如,學到「利用早上的時間寫下今天的待辦事項」的方法後,隔天馬上能開始進行,雖然有的時候可能忘記寫了,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習慣已經養成,早上你自動就會坐下來寫待辦事項,這就是知識轉化成行動了,最後就會內化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當你「瞭解」後,再「養成習慣」的狀態,都必須花上一陣子的時間。
短時間輸入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是抱持著短期衝刺的想法,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必須抱持著「願景」,思考著十年之後的自己會是怎樣?
今天的你其實是「十年前」造成的,而「十年後」的自己,你希望能變成怎樣的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