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實踐版》作者:羅傑‧馬、珍‧羅伯茲‧馬
甚麼才是「好」的工作?
可以賺很多錢的就是好工作?
還是錢不多,但能做自己興趣的工作,才算好工作?
剛畢業那年,認為好工作,應該就是能賺很多錢的工作。
業務工作是一個收入無上限的工作,缺點就是你得每天工作10-12小時,就連假日也得加班,所以你的收入自然比別人還要高。
然後再花大錢去享受美食、出遊度假,好像也沒存到甚麼錢,每天工作時間那麼長,放假根本也無心思去學習投資理財了。
生下Mike之後,再加上這近十年來為了拚賺錢,將身體搞壞(一個月要看醫生兩次),毅然決然辭掉高薪工作,重新開始。
雖然當初那個決定讓我非常恐懼,但也感謝當時自己有勇氣做這個決定,現在的我才能邊帶孩子邊工作,結合著自己喜歡的寫作,人生不再只有拼命賺錢了。
每當我投入寫作時,就會進入「心流」的階段,時間過多久都不知道,幸好我有設定煮飯鬧鐘,不然都錯過了煮飯時間。
一、思考你的工作:
這本書的作者和我有著相似的經歷。
作者從銀行離職後,曾一度有過迷茫,但是後來利用創新的工作模式,將他所愛融入到工作裡,形成了職業工作與興趣取得平衡的模式。
他說,我喜歡問問題,從問題中讓客戶思考,透過不停的自我對話,才能找到內心深處的渴望,所以在書中他設計了幾個問題,讓讀者思考,你真的喜歡嗎?
- 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閒暇時是否會閱讀目前行業的發展相關資訊?
- 你覺得你能帶給公司價值嗎,上司、同事、客戶因為你而產生正面的影響嗎?
- 你的職位是否有累積性,能否增加你的名聲經歷,可否擴展到其他行業?
- 符合你的個人價值觀嗎,譬如你很重視休假制度、工作環境、退休計畫、同事相處模式等等?
- 工作讓你覺得有價值,是否應得的報酬,主管的支持,組織的尊敬,以及未來職涯的發展?
無論你考慮繼續留任或是換工作,都得像編列預算那樣,去編列你的未來職業發展,除此之外,你還得製作個人財務報告卡。
二、列出你的財務報告卡
財務報告卡包含四項:
1.淨值=所有資產-負債
2.燒錢速度=每個月支出
3.財務跑道=目前的儲蓄(包括被動收入)/每月支出
4.信用評分=借錢的歷史
舉例:
1.淨值=(房屋+汽車+存款+股票)-(房貸+車貸+信貸)
2.燒錢速度=伙食費+房租+通訊費+外食+保險+教育費
3.財務跑道=(現金+儲蓄險+定存)/每月被動收入(每年投資獲益+版稅+專利+其他不因工作中斷的收入)-每月支出
4.信用評分=借錢的歷史(曾經遲延繳款、欠錢不還、可借貸的額度)
當你條列出你的財務報告卡之後,就會發現為什麼每個月存不到錢,這些錢究竟花到哪裡去了,才會思考哪些費用是不必要的支出,那些錢可以存下來。
消費是一種習慣,如果你習慣休假就上網瀏覽商品,那麼就會比較容易消費,但是如果你將休閒娛樂改成另外一種方式,例如休假到健身房去跑步,不但能抑制消費的衝動,還能促進健康。
如果你不知該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考慮從《原子習慣》、《打造理想人生習慣》、《完成》、《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等書開始看起,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他們有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健康習慣、閱讀習慣、儲蓄習慣,如果你能養成習慣,那麼離成功也不遠了。
三、劃出你的理想的工作藍圖:
很多人的理想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當你真的發現無所事事時,又覺得人生缺乏了衝勁,有點無聊。
真正美好的工作,應該能結合你的興趣,又能賺錢的工作。
1.興趣:列出你所有喜歡的事物,例如喜歡吃甚麼,喜歡甚麼運動,喜歡看甚麼節目,利用腦力激盪條列出你所有的愛好。
我們都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認為這些興趣喜好沒辦法成為職業,現在的職業非常多元,Youtuebr、部落客、直播主等等,都是從前沒有出現過的職業,有些人喜歡摺紙,但是摺紙這類技藝算是小眾,但是如果將摺紙技巧放在Youtbe供人觀看,除了能得到廣告收益外,還有可能進一步找到學生開班授課。
將興趣結合工作,找到兩者平衡的點。
2.優勢:找到你的優勢,這個優勢包含了你曾經做過甚麼工作,包括你的學經歷,以及考到的證照,曾經受過甚麼獎項,到哪裡演講過,甚至粉絲的追蹤人數,都能成為你就職的成績單。
3.理想的工作:通勤的時間很重要,有些人光是每日上下班的通勤時間高達四個小時,如果這間時間也換算成薪資,究竟划不划算?
理想的工作是想要運用甚麼技能,是專案?與客戶對談?
四、結論
我們想做甚麼、想要什麼,很難用支詞片語去解釋。
人生的過程就是不停地尋找自己,我們以為自己需要很多財富,我們以為自己是需要愛情的,我們以為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要?
人生的多岔路口中迷茫了,我以為我想要第一條路,當我踏上了第一條路時後悔了,我覺得我應該選擇第二條路,於是我匆匆忙忙結束了第一條路,在踏上第二條路才發現,第二條路並非我想像的容易。
所有的道路上都有雜草,有石頭。
道路又長又繞,還得一步一步往前走。
有時走得累了蹲下來,看著旁邊的人走得別條路,羨慕著他人看似輕鬆,殊不知他人也在羨慕自己。
尋尋覓覓卻永遠在尋找下一條路。
最後才發現,原來沒有最佳道路,最佳道路就是道路上的每一株小花,每一塊石頭,每一個窟窿,成就了每一個獨特的自己。
昨天在看個命理訪談節目,挺喜歡裡面他說的一段話,人生是一段段痛苦組成的,只有在經歷痛苦之後,才能感覺到快樂,這段話用科學角度也能解釋,樺澤紫苑的著作中也有提到,他是一個精神科醫師,我們人的大腦是不可能一直感到快樂的,只有經歷了痛苦之後,大腦才會分泌出多巴胺,使我們趕受到快樂,所以你想要感受到快樂,必些先經歷痛苦。
「因為痛苦,所以微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