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有關於「學習」的書籍,你會發現書裡頭說的方法,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前陣子公司同事聊天中提到,投資型保單證照很難考,考了三、四次還是沒考過。
倘若他們看過如何學習的書籍,其實證照並不難考,只是你不知道大腦的運作模式,如何背誦才能輕鬆記憶起來,即便要我重新考試,我也很有自信能輕鬆過關,因為讀書是有方法的。
前幾天晚上,Mike看到我在看這本書,於是花了點時間與他玩了書中的遊戲內容,他今年六歲,已經可以認得許多字了。
遊戲內容如下,下面有幾個名詞,請在60秒內盡可能的記住這些名詞:
球、房子、船、自行車、狗、花、電影、兒童、椅子、手、鵝、眼鏡、電話、瓶子、書。
如果你逐字背誦,頂多背到六、七個就無法記憶了。
Mike每一個名詞都認得,但是抗拒背誦,於是我說,「媽媽跟你講一個故事,聽完故事之後,你就背起來了。」
故事內容:
一隻狗和鵝在搶一顆球,兒童騎著腳踏車追出去了。
媽媽帶著眼鏡跑出來,將球帶回到房子裡面,坐在椅子上看電影,突然電話響了,媽媽用手接起電話,電話旁邊擺了一本書和花瓶,書上面有一艘船,花瓶裡頭插著花。
故事說完,闔上書後,Mike很快將十五樣東西全記住了。
傳統的教學方式要你一個字一個字背誦,對於老師來講也是最輕鬆簡單的,就是叫學生回家背、背、背!
然而,大腦卻更加容易記憶圖片、圖型,一旦將文字內容轉化成圖片,刻劃在腦海裏面,大腦就很容易吸收,玩過一遍之後,Mike還吵著要玩其他的,本來生氣不願意背誦的他,頓時起了興趣。
我在準備考試的時候,也會將年代、數字,或一些難背誦的觀念,盡量用圖片或者乾脆自己畫圖,如此就容易記起這些抽象的數字。
以下是我整理的書中的重點,如果你是考生或你正在準備考試,或你是一位老師或家長,可以利用下列幾項方法來協助你的學生或孩子進步。
一、人沒辦法同時看文字又聽演講。
做個實驗,請你打開電視機,然後在打開收音機。
接著你必須同時聽懂電視機和收音機裡頭的人在說甚麼。
你發覺你可能辦不到,只能聽懂電視機的內容,無法聽清收音機的內容,要不然就是只懂了收音機的內容,卻說不出電視機裡的內容。
科學家稱這個叫作雙耳分聽,它證明了人雖然可以同時聆聽很多人說話,但是同一時間真正能理解的,只能是一個人的說話內容。
同樣的,人也沒辦法同時聽收音機,一面讀書,你或許可以在吵雜的公車上、咖啡廳裡頭讀書,但是你真正能理解的只有你目前專注的東西上(書本),所以為什麼人們聽完PowerPoint之後,反而比沒有聽前,更顯的困惑。
投影片製作規範:
1. 盡量不使用文字。
當你PPT上面寫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同時又在講的時候,人們會無所適從,因為他無法既閱讀你寫的文字,又聽你到底在講甚麼,這也是為什麼資優生都不抄筆記的,因為他們注重在「聽」上面。
2. 別提供講義。
如果學習者邊聽、邊讀講義,等演講說完之後,他們仍然會以講義上為主,也許會完全忘掉演講者所說的內容。
3.盡量以一張圖片為主。
人腦雖然無法同時處理文字和口語,但是當圖片搭配上口語,卻能提高20%的記憶,每一張投影片就放一張圖片,讓人聚焦在一張圖上。
二、人有多功能力嗎?
你可以同時開著車,一邊聽廣播節目,甚至還可以和隔壁的朋友聊天。
所以人絕對可以一心多用。
「注意力」它包含了滋味、景象、音樂、感受、味道,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情,其實「多功」只是在不同事物之間來回做轉換。
如同第一條所說的,我們無法同時讀文字又聽演說,你是否有過經驗,一邊跟同事說話,一邊打著電子郵件,結果不小心將你剛才說的話全打在電子郵件上。
我們從一項作業跳到另一項作業,注意力會短暫的「關閉」,然後再開啟,學者稱為注意力暫失。
暫失的這段時間是無法處理任何外來的資訊,而不停轉換的結果,會造成海馬迴的活動減少,也就是記憶力下降,所以你是一心多用學習到的知識,很難變成長期記憶。
今天一隻狗忽然闖出,也許一秒鐘的時間,你踩下剎車。
但若今日你是處於酒醉狀態,反應時間會延長到一點五秒鐘。
可是如果你是邊開車,邊看手機時,而且是頻繁的來回看手機和路況,你的反應時間就會增加到兩倍,美國每年有一百六十萬車禍事件就是這樣發生。(開車別看手機。)
1. 別誘發一心多用。
倘若你想要認真讀書,關掉手機、電腦,騰出讀書的空間,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 將大目標簡化成小目標。
很多人會直接將成功的目標直接了當的寫在記事本裡頭,如果將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會更容易讓人心理負擔更低,也就較容易達成。
這個我可以分享一個前幾天在瓦基節目裡聽到的,有一個Podcast的創作者,他每天都會發布內容,每天發布內容365天不中斷,是非常困難的,裡頭作者分享了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他可能在周日就會列好清單,這禮拜要採訪哪一些人。
星期一他會將採訪的人全部訪問完畢,這一天是他最累的一天,從早上到晚上都在跟訪談者講話。
星期二他就會全部時間用來剪接錄音的內容。
星期三………,以此類推。
他會列出所有工作內容的細項:譬如說採訪、錄音、剪接、上社群軟體、發布文章等等,然後分門別類之後,將可以外包的工作交給別人做,譬如上社群軟體回覆粉絲的留言等等。
小目標的好處是,你一次可以聚焦一個事情,就如同多工容易造成精神疲憊,減少不停在工作之間轉化的次數,就會減少你的疲倦程度。
3. 邊聽音樂邊讀書究竟有幫助嗎?
答案完全取決於,你如何運用音樂。
為了便於理解,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如下圖那幅畫,最上面那一幅有點看不出來是甚麼,但是中間那張圖增加了一層雜訊後,變得容易判斷,最後一張圖則是增加了太多雜訊,又變得難以判斷了。
音樂可以充當大腦內部的隨機共振來源,當音樂進入耳朵,在大腦特定區域觸發某種型態,這種型態就會在你的注意力網絡裡產生共振,方便你專注並理解相關資訊。
當然,每個人的共振門檻都不一樣,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標準答案,有些人覺得雜訊恰到好處,有些人覺得太多或太少,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吵雜的咖啡廳看書,有些人則必須在圖書館看書。
但是音樂必須始終停留在雜訊狀態,倘若他變成了一種信號,譬如有歌聲會讓你跟著哼唱,那麼就會讓你分心,這種音樂就不適合當作讀書背景音樂。
三、交錯與刻意練習。
假設你正準備一場網球比賽,有以下兩種練習,你覺得哪種方法最能夠訓練到你?
選擇A:三十次正拍、三十次反拍、三十次截擊。
選擇B:十次正拍、十次反拍、十次截擊,接著再十次正拍、十次反拍………以此類推。
如果你選擇A方案,結果會怎麼樣?
正拍之後永遠是反拍,反拍之後永遠是截擊,這在訓練過程中不會有問題,但是一旦上了球場將是一場浩劫,因為球場上不存在這種順序,你必須要不同球路之間隨機轉換,也許第一球是正拍,下一場就得反拍,比賽是一個不規則性。
所以訓練最好是交錯練習,頻繁且隨機的切換各種不同的技能,方便在變幻、不可預測的情境中提取各種技能,游泳選手在訓練過程當中,也不是只有訓練游泳,而是參雜了許多重量訓練、短跑、彈跳等運動,反而能激發他比賽時的良好表現。
1. 先教會、再交錯。
交錯是一個完整且靈活的學習方式,但是學員必須先學會某種技能再進行交錯才有意義,而且新技能必須得達到一定程度的流暢,這時再學習交錯才有意義。
2. 善用模擬演示,追蹤成長。
交錯的好處通常要上場比賽時才顯現的出來,所以不妨偶爾排練幾次真時模擬情境,例如期末考的模擬測驗,讓受試者可以實際演練而不至於太過緊張。
3.刻意練習VS交錯。
刻意練習就是長時間反覆練習單一技能,但是愈是刻意練習,那個技能就容易變得機械化,一旦某個技能高度機械化之後,就很難提取、分析並運用到新的情境裡面。
並非刻意練習不好,交錯練習再於訓練多種技能的使用,而刻意練習則是個別提升單一技能,良好的教練會融入這兩種技能,訓練出好的運動員。
市面上很多腦力訓練遊戲,其實就是屬於單一的刻意練習,他並不能真正提升你的思考、邏輯、數理等能力,倘若你想成為一個會計師,你應該選擇去買本會計書籍而不是腦力訓練遊戲。
以上雖然擷取了書中部分內容,但是也許你看過Maggie讀書心得後,隔天就忘記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反覆閱讀,然後實際操作。
之後你就會發現,你會愈來愈會考試,愈來愈會背書,技能是累積而來的,相信有一天你會覺得,考試再簡單不過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