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Mike的關係,Maggie看了許多有關於過動症的書,在沒有瞭解過動症之前,許多人會認為過動症的孩子就是不受教,家長過於寵愛,然而用科學的角度掃描過動症的腦部結構,他的大腦確實比一般孩子發育還要緩慢。
前幾天聽到一句話,「感同身受」畢竟不是真的自己真正受到傷害,是無法體會到被害人的心理感受,那些家裡有特殊兒的父母親,應該最能體會到Maggie所說的感覺。
這本書《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作者 湯馬士‧布朗,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書中收錄了13位過動兒,有些年紀還很小,有些是已經長大成人後才發現有過動症,不過看這本書之前,建議各位家長可以先去看過《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這本書,先去瞭解過動症的大腦結構,以及形成和教育的方法,再接著來看這些個故事。
這些人努力的生活著。
一、五十歲的家庭主婦莎拉。
「我結婚25年了,有三個很棒的小孩,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記者,但我最近被解雇了,因為我沒辦法排出工作事項的先後順序,趕不上工作進度,更年期以後,我常無法按部就班的執行和完成工作,以前我在這方面本來就不是很好,最近愈來愈糟。」———50歲的莎拉
莎拉從未被解雇過,大學畢業後在一個週報擔任專職撰稿人,晚上為一個電台寫稿,她被認為是一個有天分的記者。
莎拉懷孕後就辭掉工作成為家庭主婦,接著她又懷了第二胎,這二十年來在家裡養育孩子,當兩個孩子都大的時候,她決定回到職場。
只是第一天上班她卻手忙腳亂,一直有電話打斷她的工作,且她常常無法準時交稿,事項的先後順序她無法排出來,編輯的指責讓她覺得羞辱又挫折,三個月她辭職了。
莎拉決定先進修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到職場,她在社區大學報名有關助理律師的課程,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這次來到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助理的工作,儘管她的上課時課業成績很優秀,但她顯然仍然無法勝任職場的緊湊壓力。
她犯了很多錯,焦慮和挫折讓她害怕,她的律師老闆對莎拉抱怨連連,認為莎拉缺乏時間觀念,無法及時完成工作,三個月後莎拉被辭退了。
莎拉是典型的中年才浮現出ADHD的特質,她在校成績都算是良好,寫作閱讀能力更是有天賦,起初莎拉以為自己是得了中年癡呆症,經過心理醫師的測驗,才證實她是ADHD患者。
ADHD特徵:
1. 不容易開始一項工作。
2. 沒有興趣的事情,無法維持太久。
3. 無法分出事情的輕重緩急。
4. 常被卡在一個工作項目上,無法去做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5. 如果這件事無法立刻完成,她就會分心。
6. 某些事情記得很清楚,但常常忘記當下的事情(除非立刻紙筆記起來)。
7, 有些很熟的名字記不起來,或想要表達某些事卻不知如何表達。
有先患者在幼年沒有明顯的症狀,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同一個環境,甚至只有同一間教室上課,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成年後的環境更加複雜,需要承擔的壓力更重,便會加重ADHD患者發病,就如同一個人平躺著,用心電圖測量可能沒問題,但若是叫此人站上跑步機,奔跑數十分鐘後,原先沒被注意到的動脈阻塞就容易被發覺,才發現他其實有心血管功能的問題。
莎拉在配合醫師的情況下,開始服用ADHD的藥物,也就是神經興奮劑,莎拉明顯的感受到專注力提升了,甚至降低了她的焦慮感,持續用藥六個月之後,她已經慢慢減藥了,而且在報社找到了一份工作,神經興奮劑給了她承擔困難的能力。
二、聰明的大學生邁可。
「我爸常說我很聰明,但就是懶惰。或許他是對的。我本來被留校察看,後來被退學了,我常不知道要幹嘛,總是將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我試著吃朋友ADHD的藥物,很有幫助,但我爸不讓我吃,他說那些藥跟類固醇一樣。」——21歲的大學生邁可。
邁可第一次到診間,眼神充滿了沮喪,他的父母對於邁可的退學感到挫折,邁可自己也感到羞愧和無望,覺得自己非常無能,並沒有父母口中所說的聰明。
作者讓邁可做智力測驗,邁可很害怕,他擔心自己根本不如父母或老師所說的聰明,測驗結果出來了,他的分數在同年齡人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就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許多老師和父母很難相信,這麼聰明的孩子怎麼可能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人們認為聰明,意味著可以組織、排序、工作記憶等都很成功,然而,執行功能屬於更廣的腦部認知功能中的一個特殊區塊,它與IQ是兩個獨立的區域,所以ADHD患者,即便是高智商,但在學校或職場上,仍然比其他人更辛苦。
擁有過動症傾向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也比一般人還要高,ADHD主要的是情感控制無法像一般人那樣,他們在處理情感的大腦空間有限,但事情變得更複雜,或是遇到難以承受的打擊,例如家人過世,他們就會陷在其中,遲遲無法從悲痛中走出,所以很多ADHD的患者,同時也在吃著抗憂鬱症的藥。
身為過兒媽的Maggie,這件事情我深深感觸,Mike可能因為老師的一句話,父母親的一句責備而情緒崩潰,一旦他情緒崩潰之後,任何人再也無法勸阻他,他就進入死胡同般,除非他自己想開,否則他能哭上好久。
身為父母的我們雖然理解,但卻很難長期忍受,妳知道他生病了,但是長期與一個病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的情緒也跟著受影響,變得暴躁、難以平靜。
我懂這種感受,也很討厭這種感受,父母們很憤怒,想要孩子冷靜,孩子反而尖叫、嘶吼,最終形成了兩座憤怒火山,誰也不讓誰,最終父母沮喪,孩子喪失自信,造成了兩敗俱傷。
今天帶Mike到超市買東西,我在一旁生氣地要他遵守排隊秩序,他推著小車子鑽來鑽去覺得很好玩,途中撞到了幾個路人,路人的眼神看向我,就像是在指責我沒有教好孩子般。
我憤怒地將他車子拉過來,他不肯讓,於是在超市上演了母子在搶推車的畫面,我用力將他手指扯開,他對我大吼、怒瞪,完全漠視他做的錯事,好幾次我真的沒辦法,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教這個孩子。
我帶他上職能課程,想盡辦法讓他控制情緒,有時他憤怒時會回打父母,我真不知道我是該更用力打他,還是大家所謂「愛」的教育,好幾次真的不想管他了,直接讓他從社會上被人欺負,被人厭惡算了。
只是若連父母都放棄他了,誰還能救得了他。
常常有人看到某些媽媽教孩子的態度,其實他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根本不知道做父母的為難,父母總想為兒女好,但是父母親也是人,他們的情緒和體力是有限的。
根據全國性調查指出,台灣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達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標準比例高達8.7%,約22萬人口;然而,對比健保資料庫針對9至13歲學童之統計數字,盛行率僅2.44%,實際患者人數可能為已就診人數的3倍,換句話說,國內ADHD患者僅有三分之一就醫率。
台灣對於過動症的普遍認知還不夠,Maggie因為居在台北,所以醫療資源豐富,再加上工作彈性,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去瞭解相關知識,但是在偏鄉地區,醫療資源普遍不足,老師的對於此類的知識更是不夠,導致許多老師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這種特殊的孩子,父母通常只能自立自強,如果父母也忙於工作,無暇照顧這樣的孩子,這些孩子通常都會走上歪路,因為在學校不被認可,只好走路幫派尋找慰藉,甚至用吸毒來逃避現實。
所以台灣的醫療和教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