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業務|行銷|文案|Maggie聊聊書 《不理性的力量》|Maggie聊聊書

《不理性的力量》|Maggie聊聊書

by Maggie

這本書《不理性的力量》,作者丹‧艾瑞利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和心理學家,他的著作包含《金錢心理學》、《誰說人是理性》等,都是在探討人類的盲從現象。

他的書我都很喜歡,由於Maggie從事業務工作,是屬於人的工作,而人類的情感又是很複雜的,成交的背後其實隱含了許多意義,也許是信任,也許是安全感,也許是當下的愉悅等等,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探討人性。

一、巨額獎金,真的能促使業務員更積極開發業務嗎?

依通常觀念,公司若是提高獎金,業務員肯定會更努力工作,公司的營業額也會相對應的提升,這應該是正常的邏輯,然而現實卻不是如此。

實驗者在迷宮裡放入一隻小白鼠,並且在紅色區塊加入微量電流,當老鼠路經紅色區塊就會遭受到電擊,老鼠必須每天接受挑戰,以最快且安全的方式躲避電擊,逃出迷宮。

葉爾基斯和道森的實驗中,他們想測試,究竟多大的電流會迫使老鼠學習得更快,是不是電流愈強,老鼠學習的動機隨之增強?

當電流微弱的時候,老鼠沒有太大的動機想離開迷宮,於是他們加大了電流量,中等的電流量讓老鼠較願意努力找出迷宮的出口,學習的速度也變快了,可是當實驗者將電流開到了最大,老鼠反而停下來,牠們恐懼害怕,進而停止了學習,在三種電流當中,最強電流的那次老鼠表現最差,牠們完全慌了。

作者也做了人的遊戲測驗,他讓參加遊戲的人分別可以得到高、中、低的獎金,當獎金超過平均月薪的五倍時,那些參加遊戲的人反而備感壓力,表現的狀況也是最差的。

獎賞雖然可以激勵我們努力學習,但是超過一定的程度,這些獎勵所帶來的壓力,會迫使人們無法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除非你可以做到毫不在乎,就能表現的愈正常,這讓我想到曾國城舉辦的「金頭腦」,當獎金愈高的時候,其實人們的答對的機率反而會降低。

二、人們真的喜歡不勞而獲嗎?

我們都以為自己應該很喜歡免費的,但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喜歡免費得到物品,動物們寧願靠勞力「賺取」自己的食物,也不願意不勞而獲。

1960年代,簡森做了一項實驗,稱之為「反不勞而獲」的覓食行為,首先,他讓小白鼠每天中午,都有免費的午餐可以享用,時間一到,就會有磨好的動物餅乾出現在小白鼠面前。

一天,食物突然不會自動出現了,小白鼠開始憤怒、繞著箱子到處跑,小白鼠誤觸實驗者用鐵皮罩住的把手,然後食物隨之掉落,牠再按下一次,食物再次掉落,小白鼠知道了,只要按下那個把手,就會有食物掉落。

食物掉落是有時間限制的,當籠子裡的燈亮起,小白鼠按下把手,才會有食物掉落,反之燈若熄滅,無論怎麼按下把手,都不會有食物掉落,小白鼠經由學習知道了開燈與關燈的規律。

這日,籠子的燈熄滅著,實驗者放入一杯裝滿食物的杯子,讓小白鼠無須按下把手就有免費的食物吃,這個時候籠子忽然燈亮,這時小白鼠會選擇按下把手去(賺取)食物,還是選擇繼續吃免費的食物?

簡森實驗中有200隻老鼠中,有199隻老鼠選擇按下把手,就是動物選擇靠勞力來獲得食物,簡森做了許多不同種的動物實驗,包括魚類、鳥類、沙鼠、田鼠、家鼠、猴子等,牠們都更偏向選擇靠勞力來賺取自己的食物。

人類也是目標性的動物,如果將之利用在工作上面,員工在工作完之後,能直接看到其成果,除了薪水之外,有哪些可以讓員工感到有意義?

書中舉的例子是部落格,其實也可以衍伸到FB、發布影片,當某個人發表了一個作品或文章,能直接得到觀眾直接的點評,這就是一種工作的即時回饋,也是一種成就感,這也是為什麼,部落格明明就是沒有收入的工作,卻仍然得到很多人願意花很多時間下去經營。

如果一家企業想要提升員工的生產力,創造工作的意義遠比提高獎金來得重要,而且須讓員工在「完成工作」後享受成就感,讚美他們的工作表現,達成目標一直是人類深植內心的渴望。

三、動物往往有仇必報。

假設你花了整整十天替人掘井,終於賺夠錢買下一隻漂亮的驢子,有個小偷摸黑偷走了你的驢子,逃到了很遠的地方,你是會花時間去追這隻驢子,還是自認倒楣再繼續掘井買新的驢子?

換個角度想,如果今天你是這位小偷,你清楚驢子的主人陰沉且報復心很重,絕對會不計代價、追你到天涯海角,不僅要奪回自己的驢子,還會將你毆打成重傷,這時你若是這個小偷,興許就會做罷了。

報復在另一種情況下,其實維持社會秩序及群體和諧的有效機制。

即便是動物,也存在著報仇心態,實驗者將兩隻黑猩猩關在兩個相鄰的籠子裡,然後在籠子中間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有滿滿的食物,由於桌子底下有輪子,所以兩隻猩猩都可以選擇將桌子拉近或推遠,在兩邊的桌腳都綁著繩子,只要其中一隻猩猩拉動繩子,整張桌子就會傾倒,誰也吃不到食物。

如果只有一隻猩猩,牠當然將桌子拉向自己,盡情享受食物,可是當兩個籠子都有黑猩猩時,情況就會不一樣了,如果兩隻猩猩都願意分享食物,那就相安無事,倘若其中一隻猩猩將桌子拉得太靠近自己的籠子,導致另一隻猩猩搆不著食物的話,牠就會憤怒拉動桌腳的繩子,不僅如此,當研究人員將桌子和食物收走時,兩隻憤怒的猩猩暴跳如雷,變成兩團尖叫的黑毛球。

復仇雖然有誘惑力,但是復仇卻不能帶來任何的好處。馬克‧吐溫曾說,「復仇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快感完全存在於期待當中;報復本身只會帶來痛苦,而非快樂,因為痛苦才是報復最主要的目的和結果。

四、動物有強大的適應能力。

最著名的一項研究,就是溫水煮青蛙。

將一隻青蛙丟入一鍋高溫的熱水裡,牠會極力掙扎,很快地從水中跳出來;但是若你將一隻青蛙丟入溫水裡,這隻青蛙卻會很愉快的待在裡面,即使你開始慢慢加溫,這隻青蛙也會因為習慣水溫,而慢慢被燒死。

人類天生就有很強大的適應力,作者做了一個有關於「疼痛」的實驗。

他讓一群志願者承受疼痛,他先將水加熱到48度,然後要求受試者將手放入熱水中,開始計時受試者所能忍受的時間,直到他們受不了抽出來,以此來衡量他們忍受疼痛程度。

他找來了40位傷兵,並且將這40個人分成兩組,一組是輕傷組,另一組是中傷組,重傷組有些人在軍隊受過重傷,可能斷了一條腿,或是失去了一隻眼睛。

輕傷組平均將手放在水裡的時間是27秒。

重傷組要達到平均10秒後,才逐漸會有痛的感覺,他們可以將手放入熱水中,持續58秒鐘,由於擔心受試者會受傷,所以規定每位受試者的測驗時間不得超過60秒,所以才讓他們抽出來的,至於他們究竟能放多久卻不知,所以忍痛也會變成一種慣性。

所以當你在做一件很厭惡的事情,譬如打掃環境、寫報告,最好的方式一鼓作氣一次做完,因為中場休息會降低的適應力,當你習慣”痛苦”的打掃後,持續的打掃,就比較不容易感受到痛苦。

享樂也是會習慣的,時間久了,快樂的感覺就會逐漸消失,一副新眼鏡,一台新電腦,一部新車,或許這些東西短時間能讓你感覺到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其時維持不了多久,所以如果你學會放慢享受速度,就能長時間感受到愉快。

譬如說,買一張新沙發可能會讓你開心好幾個月,但是當新沙發的新鮮感消失前,先別急著買新電視,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你的消費水準,花大筆錢買東西確實可以帶來快感,但是隨之快樂很快就消退了,馬上就需要更新的東西才能帶來快樂,與其如此,不如間接性購物要能延長愉悅感。

人們總是一直在追求快樂,然而最高境界其實追求平衡,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的境界,不喜不怒不樂不悲,如果真能達到這種境界,或許這些實驗也無法拘束此人了吧,講到最後怎麼變成佛法了,呵呵。

其實很多時候錢可以解決的問題,真的都不是甚麼大問題,最難解決的其實是人的情感問題,那些困在情緒中的人,其實往往都是一輩子都很難逃脫的,學習釋放情緒是一輩子的課題。


點擊電子書開始閱讀

延伸閱讀:

故事銷售贏家|MAGGIE聊聊書

野村證券傳奇業務教我的業務絕學|MAGGIE聊聊書

傳統的「推銷」已比不上「部落式行銷」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