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階思考》目前這本書在各大電子書平非常滿熱門,主要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Podcast股癌製作人謝孟恭所著,他從2020年2月開始製作投資節目股癌,短短幾個月就竄升至台灣前幾名投資節目,但是作者原本的職業並非金融業,他早期任職航空公司的講師,後來公司倒閉之後從商,而投資則是他的興趣。
這本書主要想表達的是「人生沒有正確答案」,在投資市場中,有人喜歡短期操作,有些人喜歡長期持有,有些人持樂觀態度,有些人則是較為悲觀,無論是哪種方式,在投資的這條道路上若不能感到快樂,那麼這種投資方式就不適合你。
為何取名為灰階?
因為若人生只有黑白,正反面,人生就會有很多限制,可是灰階不一樣,灰階中又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灰色,人生不會是一個決定就定輸贏,灰階的空間很大,所有人都可以坐得下,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在此地賺到錢。
一、儲蓄和投資是違反人性的。
長期投資的策略,是違反人性的,在人類的演化的過程中,森林裡狩獵的那些日子裡,沒有金融投資,也沒有算數理財,更不可能出現炒股這個名詞,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生存下去,所以今日狩獵,今日溫飽,才是最重要的,儲蓄和長期投資太久遠了,根本不符合當下的生存。
暢銷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提到,「如果給你選擇,你會選擇一次拿一百萬元,還是連續三十天給妳1元的累積金額倍數?」
大多數人都知道選擇後者較有利,但是大腦實在很難算出,1元的累積倍數到底是多少錢,答案是連續三十天1元的累積金額高達5億多。
人類天生短視近利,那些狩獵的日子裡,只能想到的是下一餐,好在大腦是可以經過後天訓練改變的,透過紀錄、思考閱讀,然後評估,就能藉由一個個數據來糾正我們的大腦偏差。
二、保持大腦彈性,以及持續學習努力。
股市市場是可以大賺大賠的地方,隨著本金擴大,也可能在長期報酬裡贏過本業的收入好幾倍,但是如果妳想把投資當成一份工作,就必須明白任何一份工作都是不簡單的,醫生需要受過多年的醫學教育和實習才能執業,律師、司法官也是需要通過思司法考試,才得以站在高位,如果你期待能在股市賺大錢,如何能不經過訓練就達成?
前陣子,有位被封為華爾街女神的女子,講述自己從清寒打工族,逐漸到身家上億的辛酸故事,再請出版社出版自傳,把美好人生分享給大家,又說因為種種佛心照顧世人,所以出了兩天的課程,兩天課程總共要價新台幣25萬元,這兩天的課程總共吸金了3000萬元,最後這名女神被人告上法庭,才查出該女神根本無相關經歷和證照。
在股市裡專神弄鬼是門好生意,因為一眨眼就是3000萬,這個比辛苦研究財報還要好賺錢,作者在經營Podcast也才沒幾天,就有組織及個人團體找他合作有關於非法吸金的商品,也有合法但劣質商產品,雖然作者拒絕了,但他後來輾轉發現,這些被拒絕的產品沒多久,竟然在另外一個平台被介紹出來。
講這些,主要是奉勸所有想要投入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金錢是可以讓人變成惡魔,在貪圖快錢的誘惑下,你可以抗拒多少?
不管是採用定期定額採買大盤市值型ETF,還是選擇自己選股,投資方式百百種,怕的是自己不願意下功夫認真學習,竟是在網路上,花時間查找所謂股票老師和訪間的偏方,願意苦學的人畢竟是少數,那些花時間去找股票老師的人,以為尋找老師就是做完功課了,建立自己的判斷力,並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所以能真正研究數據、財報等人,才是真正研究投資的人。
三、慢慢來才好。
我們不該也無需要追求翻倍再翻倍,慢慢來才好。
舉個真實的例子,許多社群平台在初期都繳出了驚人的用戶數量,但後來業績也下滑很快,反倒像是亞馬遜這種專注於穩健、長線發展的企業,雖然爬升的很慢,但不會像其他企業一樣曇花一現,而是持續的開花綻放。
追求短期驚人效益,往往會因為蠅頭小利而忽略長遠,這種錢來的快、去得也快,很快的自己就會迷失在隨波逐流當中,巴菲特曾說過,「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濕潤的雪地,還有一條長長的坡道。」
一家公司不可能一夜致富,他們都是需要前期的準備,中間的銷售,最後的營收,買進一家公司就是買進未來的現金流,這通常不會是一、兩天的事情,短期雖然可以僥倖賺到錢,但卻失去了滾雪球的常常坡道之路,脫離正軌之後要重回坡道上,往往要重新花上時間和力氣(重力加速度)。
追求快速致富,就很容易錯失長期目標,讓自己陷入困頓當中。
四、只對自己熟悉的商品投資。
2020年在一個叫作Robinhood交易平台上,一位二十歲的美國年輕散戶,操作選擇權交易時,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約2160萬台幣)。
年輕的他覺得自己無力償還,也不想連累家人,於是他選擇了自殺輕生,這位年輕人留下了遺書,控訴券商為何才讓年僅二十歲、沒有收入的他,就能操作高達100萬的美元金融交易槓桿。
遺憾的是,這位年輕人誤會了,他其實並沒有賠那麼多的錢,帳上73萬美元負值是因為買方要求履約,他也持有73萬美元的股票,只要開盤沖銷完就沒事了,當然財務教育的不足,還有券商沒有把關好交易門檻也有關係,這名年輕人因為不了解商品規則,是自己將自己嚇死的。
我們在簽署金融商品時,大多都會簽署一張風險預告書,大多數人根本不會詳讀這份預告書,期貨、選擇權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確實屬於高槓桿投資工具,非常不適合新手操作。
這類期貨商品我也有接觸過,一天就可以入帳3000~5000元台幣,賺錢變得好容易,但是3000~5000元在一天內也全輸光,由於當時只是好奇試試運氣,後來結算出200多元就沒再碰了,我也很討厭每天盯著盤看,我個人比較適合長期投資,投入後就擺著做自己的事情。
這本書應該嚴格來說是個觀念書,他沒有深奧的投資公式,也沒有數據分析,作者說的只是整個投資市場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在這個貪婪的市場中,能獲勝的往往是睜大眼睛且保持彈性的人,在了解商品之後,還能記得小心行事的人。
五、散戶為什麼都抱不住?
大多的原因就是股票買太多,換句話說,他們無法認知自己的承受能力。
那麼究竟花多少錢買股票算太多,是總資產的10%、20%?這完全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將資產九成全部投入股市,但有些人卻只敢投入總資產的三成。
當遇到金融海嘯的之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承受極限,人性就是如此,當我們聽到別人股市虧損30%、40%的時候,因為與我們無關係,所以不痛不癢,可是一旦是自己虧損了10%、20%,很可能就覺得天崩地裂、徹夜難眠、心跳急促,只想求一個解脫,只是沒想到股票賣出了,結果股票價值就回升了。
所以我常常說投資是一個心態問題,我有客戶每天盯著錢看,只要稍稍掉了幾千塊錢,就緊張的睡不著覺,通常我都會跟這類型的客戶說,麻煩妳不要碰投資商品,安安穩穩的買儲蓄型保單或定存就好了,免得錢沒賺到先得了憂鬱症。
重點:買進能讓自己睡得著覺的股票。
另一個散戶抱不住的原因是,散戶通常根本沒做功課就買進了,光是聽誰誰誰賺錢了,就跟著買單進入了,這種買法通常一旦遇到重挫,根本不曉得該不該留,無從判斷,未來市場會不會回升也不清楚。
於是他們在六神無主的情況下,很容易就直接賣出股票,所以不喜歡做功課的朋友,建議就直接定期定額的買市值型ETF,在股市崩盤的時候,也持續買進。
每回股市崩盤就是一面照妖鏡,逼得自己得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是否哪邊出了問題,以及是否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疾風知勁草,那些大師能在股市崩盤還老神在在的,通常都是經過大風大浪後,一次次修正自己進步的。
2001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豬債務、2015年人民幣危機、2018中美貿易戰、2020新冠疫情,這些崩盤的日子,你抱住了股票嗎?
在股市賺錢的人,大有人在,然而要持續賺錢的人,卻都是實實在在的真本事,學習投資這件事得慢慢來,愈心急的人反而會在這市場中跌得頭破血流。
書籍資料:
書名:灰階思考(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作者:謝孟恭
出版社:天下文化
讀墨電子書:http://moo.im/a/1oJMOV
延伸閱讀:
「富裕」對你的意義是甚麼?|從0開始打造財富自由的致富系統|MAGGIE聊聊書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有錢人都住豪宅嗎?|MAGGIE聊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