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過動症又或者叫作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主要的外在行為伴隨著像是活動量過多、控制衝動能力差、心智及協調發展失衡、情緒障礙多、社會行為不良並伴隨著學習困難等等。
Mike也是過動症的孩子,所以Maggie常會帶他到台大兒童醫院去檢查,發現原來每一個過動症的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不太一樣,甚至有些已經到了國中了,過動症的狀況仍然持續著。
那天我帶Mike去複診,眼前就有一位國小二年級的過動症,Mike的過動症狀態是多話、靜不下來,媽媽得很用力地抓住他,很擔心他突然暴衝到馬路上;而Maggie看過另一種過動兒,則是都不說話,眼神散漫然後不停搖晃身體。
過動兒又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注意力缺失型、過動/衝動型以及複合型,Mike比較像是注意力缺失,偶爾會衝動的複合型態。
他就像隻野猴子,爬高爬低的,對所有事情充滿好奇,也許在家裡能夠讓他自由活動,不過在學校老師就會非常煩惱,一般來說過動兒的學習力都不太好(因為注意力不集中),Mike卻是被老師讚賞很聰明,老師說一句他可以頂回三句(…..能言善道),但是常常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有次米卡爸生氣Mike的調皮,Mike竟然回米卡爸說,「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當時的Mike只有四歲,他的記憶力很好,所以課堂上老師念過的靜思語,他都能記起來,他可以活潑亂跳用聽的學習,但叫他靜靜坐在那邊翻書就很困難了,所以Maggie常常接到老師電話。
「媽媽,Mike上課躲在桌子下面,或爬到桌子上面。」(無法專心上課。)
「媽媽,Mike用積木打同學的頭,然後說是跟她玩。」(過動症患者無法分清哪一個是玩耍,哪一個是傷害。)
「媽媽,Mike上課總愛跟隔壁同學講話,不認真。」(他無法控制自己不說話。)
「媽媽,Mike踢同學的屁股。」
Maggie我只能一直抱歉, 然後說會多加跟Mike溝通溝通。
過動症的孩子是威脅利誘都不吃的,如果學術一點來說,患者的基因令「多巴胺遞輸蛋白質」過份釋出,導致突觸內的「多巴胺」不足,無法有效傳遞制約干擾的指令,於是患者被淹沒在腦海中漫無邊際的想法或行為信息中。 因此, ADHD患者會在臨床診斷上出現容易「分心」、「過動」和「衝動」等徵狀。
講白一點,就是你叫憂鬱症想開一點,叫視力障礙的孩童努力看東西,叫過動症安靜不準動,無疑就是就是在他傷口撒鹽巴,他會痛得反彈。
當然很多時候,別人不瞭解過動症的情形,都會一昧的指責父母親太過寵孩子,Maggie也是有苦難言,過動症就是一種病證,只是難以用肉眼看出來,即便未來長大成人之後,如果沒有發現治療,這種疾病依然會跟著這個人一輩子。
成人的過動症的狀態常有,頻繁換工作、容易分心、無法準時完成工作任務、情緒容易暴怒或焦躁,由於長期不被理解,甚至因為性格關係被排擠,有些人甚至伴隨有憂鬱症、躁鬱症,有些人一直被認為是「草莓族」吃不了苦,但是其實檢測之後才發現罹患成人過動症。
(一個長大的過動兒自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yRKtBWZY8)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保險公司「拒保」原因,嚴重的過動症會引起憂鬱症,甚至還有自戕的頃向,其嚴重程度可大可小,目前全台的約有過動症約有7%,也就是每一個班級裡面就有1-3個孩子過動,男女比例約3:1,男孩子會比較好動一點。
目前過動症的藥物治療是使用「利他能」和「專司達」,它是一種中樞神經刺激劑,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腦中的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及衝動控制力,但常見的副作用有胃口不佳、噁心、胃痛、失眠、沮喪等等。
有些過動症的孩子吃藥一、兩年後,習慣逐漸養成,穩定後藥物就能逐漸減少,但是有些個別孩子甚至到成年後,仍然要服用這種藥物,個別差異其實很大,家長們還是要配合醫生治療,千萬別隨便停藥。
Q:所以我的孩子被診斷出過動症,能買保險嗎?
只能說先送件看看,因為過動症的狀態可大可小,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調病歷,而且部份的險種像是重大傷病險、意外險等等,可能就無法投保,或是可能會加費、除外承保,建議多送幾家保險公司試看看。
Q:小時候被診斷有過動症,長大後也沒吃藥了,這樣還需要告知嗎?
在投保時,通常業務員會給客戶填一張「健康告知書」,告知書上會要你回答:
1.最近二個月內是否曾因受傷或生病接受醫師治療、診療或用藥?
2.過去二年內是否曾因接受健康檢查有異常情形而被建議接受其他檢查或治療?(亦可提供檢查報告代替回答)
3.過去五年內是否曾因患有下列疾病,而接受醫師治療、診療或用藥?
原則上健康告知書上有問到的,你再填寫就好,沒問到的就別雞婆多寫了。
Q:投保後才確認是過動症?
這個應該沒問題吧,投保後才檢查出癌症?當然賠啊。
Q:過動症應該看哪一科?
過動症就診的科目是在兒童心理科,Maggie曾經心存僥倖認為Mike只是好動愛玩而已,不過好險小班和中班老師不斷地提醒我,Mike好動程度超過同齡的小朋友,可能要帶去檢查一下,原來他不是愛搗蛋也不是喜歡暴躁,而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各位媽媽千萬別掉以輕心,即早發現才能幫孩子度過難關。
無論是妥瑞症、亞斯伯格症、過動症的父母親,都是要交一份人生很長的作業,這個孩子也許一輩子脫離不了這個病痛,當父母的也是心理有苦難言,但是幸好我們不是一個人,Maggie的客戶中,就有兩個小孩是有過動症的,可見過動症在台灣多盛行,也可以加入台灣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DHDTW/,讓父母跟孩子共同成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