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勝鎬,SNOWFOX GROUP(韓國公司中第一個全球餐飲集團),從一個輟學生白手起家,到現在擁有4億資產的企業家。
書中有點像是紀錄的方式,記錄了作者了72項習慣,才讓他成為有錢人,以下Maggie選了七個成為有錢人的方法,淺移默化之後,你也可以成為有錢人。
1. 錢是有感覺的。
學會將金錢視為「有情感的人格」,學會與錢一起生活的方法。
若你只是將錢守在家裡,成為一個守財奴,錢將不會受到尊重,反之,將錢用在有價值意義和慈善上面,錢是會被感動的,於是它們就會呼朋喚友帶來其他錢來找你。
將錢視為真實的情感,該擁抱時就擁抱,該離開時就該放開,要隨時尊重和感謝,就像朋友一樣對待他,這個有點像是「吸引力法則」,當你將錢用在捐贈,會對於錢充滿感謝,而不是「有錢人都是貪婪」的這種想法,錢自然而來就會吸引過來。
2. 固定收入比非固定收入重要。
不要羨慕那些一天收入可以高達百萬的人,而是要羨慕每個月有固定收入10萬的小攤販,企業經營最重要的是現金流量,倘若一個企業的現金流量不順暢,儘管公司有獲利,也有能因為周轉不量而導致破產。
金錢必須保持恆定,生活的經濟才能富裕,不要羨慕一天能進帳百萬的人,那只是曇花一現,這種一次湧進的非固定收入,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以為自己賺很多錢,花錢態度就容易變得隨意,最終的結果通常都是留不住錢,看看那些中樂透的幸運兒,多年後大多都回到原點。
收入不固定的職業,應將部分收入轉換成固定收入,例如那些演藝人員、運動員、自由業者、工作室等非固定收入的工作者,通常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很多收入,盡量將這些非固定收入轉成固定收入,例如購買不動產,或購買可分配股息的績優股來移轉所得。
3. 想要快速致富,就要慢下來。
想要速成致富的心態背後,通常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或是想要炫耀自己,財富就像建造房屋一樣,需要慢慢地堆砌。
人一旦只想要速成致富,他們就會變得急躁、不顧風險,甚至不顧道德倫理,很容易被豐厚的報酬給迷惑,最終都會再次落入失敗,這些失敗的人,即便因為好運而獲得成功,他們並不會因此停止,會更盲目地投資和追逐虛幻的夢想,最終失敗後,會變成一個埋怨社會不公的人。
富翁不是一蹴而成的,一個白手起家的人,40歲成為富豪都算太快,那些2、30歲快速致富的人,缺乏管理財富技術,也無法維持儲蓄習慣,容易被高額的投資報酬率吸引,最終將所賺的收入全部賠出去,所以少年得志,並非幸事。
我們應該丟掉快速致富的想法,學習各種(1)賺錢的技術、(2)存錢的習慣、(3)守住金錢的能力以及(4)用錢的能力。
4. 財經專家預測真的準嗎?
那些擁有專業背景的「專家」,也許是經濟學家和分析家,其實他們並不會比你富裕多少。
沒有人知道明天有哪些特定股票會漲跌,就連公司本身的執行長都無法預測了,更何況那些電視上的財經專家?
經濟學家約翰‧高伯瑞(John Galbraith)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不知道的人』,另一種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那些財經專家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5. 拒當金融文盲。
從前住在農村的老人沒有受過教育,不認識字,他們常會請郵差幫忙他們讀兒子寄來的信,中古世紀的歐洲人,也都只能聽從神職人員讀給他們的聖經解釋和教學,因為他們看不懂文字,所以不知道如何直接與上帝溝通。
不認識字的文盲很淒慘,電腦文盲也是一樣,現在這個世代,如果你不會使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就不容易找到工作,就連外送員都得利用手機來處理業務,所以電腦文盲在這個世代也會比很辛苦。
如果你想成為富人,除了文盲和電腦文盲之外,還有一個叫作金融文盲。
美國錢聯準會主席亞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說:「文盲頂多是造成生活不便,但是金融文盲可能會導致無法生存,所以更可怕。」
金融文盲對於保護資產、增加資產毫無頭緒,因為不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價值,所以每次都支付荒謬的價格(股價),或者是以便宜的價格轉讓,為了保護自己的資產,就必須先從瞭解金融術語開始。
以下是Maggie找得台灣的金融專業術語”基本篇”,你要有一定得金融知識,你的收入才會增加,金融理解力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生活工具,如果你的金融知識不足,就容易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把自己推向貧窮。
資本市場、債券、可轉換證券、權證、認購權證、認沽權證、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一級市場、IPO首次公開募股、發行價、溢價發行、折價發行、二級市場、A股、B股、H股、S股、ST股票、ST板塊股、藍籌股、紅籌股、績優股、垃圾股、成長股、冷門股、龍頭股、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基本面、技術面、牛市、熊市、牛皮市、集合競價、連續競價、零股交易、漲跌幅限制、漲停板、跌停板、託管、轉託管、指定交易、派息、含權、除權、填權、貼權、XR、除息、DR、XD、配股、分紅配股、送紅股、轉增股本、股權登記日、買殼上市、大小非減特、沽值、價值回歸、QFII、DQII、K線、實體、陽線(紅線)、陰線(黑線)、上影線、下影線、趨勢、趨勢線、支撐線、壓力線、軌道線、騙線、籌碼、多頭、空頭、利多、利空、多頭陷阱(誘多)、空頭陷阱(誘空)、跳空缺口與回補、反彈、回檔、回探、盤整、超買、超賣、吃貨、出貨、多翻空、空翻多、多殺多、滿倉、半倉、空倉、斬倉、增倉、突破、探底、割肉、追高、逼空、拋售、離場、死多、護盤、崩盤、跳水、抬拉、打壓、洗盤、整理、獲利盤和套牢盤、放量縮量、止損、利空出盡、強勢調整、慣性、沖高回落、大幅震盪、震盪調整、背離、鈍化、震倉、套牢、陰跌、作多動能、日開盤價、日收盤價、日最低價、日最高價、日成交額、日成交量、總手、現手、內盤、外盤、量比、委比、換手率、市盈率、市淨率、每股稅後利潤、市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通貨緊縮、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指數基金、保本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基金成立日、基金募集期、存續期、認購、申購、贖回;基金轉換、開放日、基金單位淨值、基金累積淨值、資本利得、紅利再投資等。
6. 賺多少才算真正的富有。
總資產不到30億韓元(約7000萬台幣)的人,有70%的人不認為自己是富豪,再一般人民的眼中,資產只要超過25億韓元(約5800萬台幣)就算是富豪。
那些資產超過100億(約2.3億台幣)的富豪,大部分的收入是營收和房地產投資成為富豪的,他們將經營事業的收入,投資在房地產上面,並且仍然每個月固定儲蓄。
作者認為一般認為的富豪標竿有三個:
(1)、擁有自己「無房貸」的房屋。
(2)、月收入超過平均收入之「非勞動收入」,根據111年主計部台灣平均薪資為5萬5754元,如果你必須靠勞動才能賺取到這筆錢,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富豪。
(3)、克制自己的慾望,財富是一個相對的比較,無論你擁有了50億或是100億,只要你與別人比較,就認為自己並不富有,這是人的本性。
只要達到這三個條件,你就是富足的。
7.永不怠懈學習。
作者即便早已達到財富自由,公司自行運轉順利,但是他每天早上還是依舊確認信箱,將工作一一回覆,確認信箱完之後,便開始按照順序瀏覽新聞,從《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時報》、《CNN》、《Fox News》等美國新聞,接著就是英國的《金融時報》、《泰唔士報》、《路透通訊社》、《EIN世界新聞報導》,又轉到日本的《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日報》等,他每天都會瀏覽世界,現在Google的翻譯很通暢,大多可以透過翻譯來了解大致內容,接著他會花費一些時間瀏覽房地產,大約花費兩個小時去網站走一遍,他每天都會追蹤並確認目前居住的地區房價,房地產和股票不同,價格的形成過程不明確,只有不停的比較和追蹤才會產生概念。
獲得資訊止是為了未來決策作基礎,他每天會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和學習,甚至會上Youtube去聽聽年輕講師的演講,不斷蒐集各地有智慧的人的資訊,如果有半年或一年不學習或乎略它時,就容易被投資市場淘汰,判斷力也會變得模糊,然後有一天就會崩潰。
所有的投資書籍,最終都離不開學習,唯有不斷的學習,即便在投資界十幾年的投資高手,都不敢百分百預測明天的股市,那些剛新進的投資新手,怎麼可能看個兩天就決定要買哪一張股票。
投資先不要著急,多看多學多聽,慢慢的你會找到自己的投資步調,也不會再人云亦云了,真正走上財富自由之道路。
延伸閱讀: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有錢人都住豪宅嗎?|MAGGIE聊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