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Mike的小班和中班的導師都認為他很好動,上課時喜歡動來動去,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便帶他到了台大兒童醫院做檢查,幸好檢查結果只是些微注意力不集中,俗稱的過動症。
於是Maggie便開始看起過動症的書籍,《教養過動兒:醫學沒告訴你的十件事》作者文森‧孟斯特拉,這本書其實很久了,同時我也在網路上查詢到,過動症其實不只出現在兒童身上,就連成人也有過動症。
過動症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他其實是一種精神疾病,腦部某個傳導物質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傳輸,導致患者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甚至暴怒、自殘等等。
Mike很好動,上課時很難安靜的坐在位置上,我們後來解決的方式就是讓他運動,所以才有報名游泳課這件事,藉由運動消耗他的體力後,上課時老師就說確實改善很多了。
過動症雖然是一種疾病,但並非只能透過藥物治癒,而嚴重的患者除了藥物之外,還得透過營養、充足的睡眠及適當的運動,簡單說身體不健康,心理也會不健康的。
一、過動症並不是父母教養問題,其主要的原因是基因遺傳。
很多父母覺得,「我的教養方式都一樣,為什麼兩個孩子的脾氣差那麼多。」
過動症屬於一種精神疾病,他不只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甚至到很大的成年人都有可能有過動症,他是大腦額葉(Frontal Lobe)的活性過低,大腦額葉掌管了思考、計劃、專注和持續注意,以至於他無法順利通過考試、工作或家庭生活。
人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好幾種,過動症研究最重視的是多巴胺。
人體若要自行製造多巴胺,必須攝取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類、魚、禽肉、蛋、奶、核果及豆類,所以早餐若沒有攝取一定的蛋白質,無論你是不是過動症,上午肯定注意力無法集中。
孩子為什麼會患病?
目前醫界認為過動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在美國有30%的人罹患此病,父母之中有一人罹病,孩子罹病的機會就會提高,過動症患者身上負責製造多巴胺轉運體和多巴胺受體的染色體缺陷,導致腦部的激發低落,以至於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二、何謂成人過動症?
如果小時候沒有檢查出過動症,長大後就很難檢查出。
大多成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精神疾病」,大家可以透過下列網站檢測自己是否有成人過動症。
成人過動症檢測:http://www.adhd.hk/web/q18.php?mid=33
有些父母從小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到了大學之後想說放他自己學習,結果成績一落千丈,這時才發現孩子其實有「過動症」。
成人的過動症展現?
成人過動症的患者大多頻繁的換工作,在學校或工作上自制力表現較低,不能專心且很難規劃自己行程,記憶力差且容易暴怒,容易有憂鬱、焦慮及自殘的頃向。
這類人通常很難跟家人相處,穩定且長期工作對他們來說很困難,只能從事短期工作,對於別人輕鬆能完成的工作,他則需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力氣才能處理好。
三、營養對過動症的重要
我們在想睡覺的時候,會知道咖啡或尼古丁可以提振精神,因為咖啡和尼古丁都會刺激中樞神經,讓腦細胞變得更加警惕,身體會非常清楚紅蘿蔔並不能讓大腦迅速清醒,所以很少有人一大早就啃紅蘿蔔。
只是當你吃下甜食,雖然一個小時內精神很好,但之後他就會開始你昏昏欲睡,那是因為我們吃下或喝下碳水化合物之後,裡頭的糖分會迅速湧入腦袋,讓我們立刻清醒過來,身體開始分泌胰島素來分解醣分子,讓它們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傷害,胰島素會讓腦部製造更多血清素,血清素過高會產生鎮靜或想睡,於是下一個小時後,你必須吃下更多的糖分來提神。
Q早餐可以吃那些高蛋白食物?
肉類:培根、香腸、雞肉、牛肉、魚肉等,28 g的肉類約含有7 g的蛋白質。
蛋類:一顆蛋約有7g的蛋白質。
乳品:240ml牛奶約有7 g蛋白質,起司條也可以。
核果:花生醬的吐司,孩子應該會喜歡,十五顆的花生或兩大匙花生醬約7g蛋白質。
大豆:豆腐、豆漿、豆花都是很好的大豆補品,可以買幾瓶豆漿放在家中,偶爾讓孩子補充豆類贏仰。
Q:孩子要攝取多少蛋白質?
下述只是一般建議,還是要視孩子的身高體重做增減,也可以找專業的營養師來了解孩子每天應該攝取那些好的食物。
組別 | 年齡 | 蛋白質(公克) | 鎂(毫克) | 鐵(毫克) | 鋅(毫克) |
兒童 | 4-6 | 30 | 120 | 10 | 10 |
兒童 | 7-9 | 40 | 165 | 10 | 10 |
男 | 10-12 | 50 | 230 | 15 | 15 |
男 | 13-15 | 65 | 325 | 15 | 15 |
男 | 16-18 | 70 | 380 | 15 | 15 |
女 | 10-12 | 50 | 240 | 15 | 12 |
女 | 13-15 | 60 | 315 | 15 | 12 |
女 | 16-18 | 55 | 315 | 15 | 12 |
四、過動症的教養方法。
很多不明事理的家長們,會覺得就是過動症的父母就是”太寵孩子”了,導致孩子才無法無天。
過動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就像是雙眼失明的孩子,你不可能告訴他說,「你再努力一點,有一天就能看得見了。」又或者告訴啞巴孩子,「你再用功一點,有一天就可以開口說話了。」
書中也說到,你讓一個十五歲的過動兒,應該有「抄寫能力、整理資料、研讀學習指南、準備考試、看懂文字資料、寫出文章」等技能,等同於要求一位「有視力障礙」的十五歲學生努力讓視力變好一樣困難。
過動症是腦部裡某種傳送物質缺乏,導致他天生無法專注集中,他是一種健康障礙,而且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後,儘管患者會慢慢學會基本技能,但卻是一個很漫長且艱辛的治療過程。
這類孩子你用威脅或獎勵都沒有用,你命令他週末不能出去玩,這類孩子可能會暴怒、摔東西甚至有自殘,你若跟他說,「成績一百分就汽車模型給你。」他們也很難達到父母的期望。
簡單說,過動症的孩子很難教,必須花父母親很多的時間陪伴。
1. 讓學校知道孩子有過動症:
首先必須讓學校知道孩子其實有過動症,一般老師的懲罰手段,若是使用在過動症孩子身上,反而會激發他暴怒、摔東西或逃學。
只是每當作者向家長或老師談到這一點時,大多數人會說,「我不能一直把他當作三歲孩子來照顧……。」「他都已經五歲了,應該要學會………。」
這類說法其實都是家長或老師未意識到,過動症其實是一種健康障礙,身心障礙的學生不應該遭受到歧視,一個閱讀障礙的學生,學校應該提供的是調整或補救教學;一個視力障礙的學生,學校要提供的是一個讀字版。
2. 教導的內容要簡單明瞭:
「一次學習一樣東西就好。」
過動症的孩子天生注意力無法集中,如果你同時要他收拾好房間、專心吃飯、整理書包、讀書,他可能連開始動作的慾望都沒有,接著父母就會開始數落孩子懶散、對他多失望,這樣的舉動恐怕會形成惡性循環。
不要期望孩子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而是當他每完成一項艱難的任務後,給予適當的獎勵,循序漸進,別著急。
3. 避免使用極端手段:
過動症的孩童教育,確實需要一些誘因,但是他們不同於其他的孩子,懲罰(ex.打罵教育)或者是非立即性獎勵(ex.三個月後的旅行),對過動症來說是不會發生效用的。
我們家Maggie是利用Good,每當Mike完成了一項作業,或做了某件事情後,我就會給他一個Good,這個Good可以用來兌換玩IPad的時間,也可以兌換去湯姆熊遊樂場遊玩的次數。
立即的獎勵:他完成了一項困難的任務,就擁有Good這項獎勵。
其實這一項我並不是看此書才知道的,在《複利的效益》、《完成》等書中也有提到過,養成良好的習慣,首要任務就是將享受和痛苦綁在一起,當你完成某樣困難的工作,也許一道數學題,也許一篇作文,就給自己一個獎勵,泡個熱水澡、聽個音樂放鬆。
我將這習慣養成用在孩子身上,從前Mike坐在書桌前寫三題數學就已經快受不了了,如今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拉長了,他可以一口氣寫完30題數學題。
在生活技能上面,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當老師關心我們、尊重我們的時候,學習效果往往最好,孩子也一樣,每一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感受到照顧者(父母)對他們的愛和肯定,每天努力教導孩子新技能,同時也是向孩子傳達愛的一種。
五、父母也是人,也會有情緒。
照顧過動症孩子的父母親,必須要比其他父母更加有耐心、更加有智慧。
我常常跟朋友說,「老天爺是看你有能力,所以才把這樣的孩子交給你教。」
生命中確實有很多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但是我們可以用另一種心情去看待他,過動兒可能會因為沒拿到笑臉而情緒崩潰,甚至揚言要自殺,他們忍受挫折感很低,這是因為他們的腦神經出了問題,這個時候父母親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很可能會造成過動兒更激烈的動作(我聽說三歲小孩會自己用頭撞地板),當父母的真的很辛苦。
成功不是明天就達到。
父母也別急著讓孩子趕快痊癒,偶爾可以請人幫忙帶孩子,讓自己喘口氣,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唯有父母親情緒穩定了,孩子才能成長快樂。
學習讓生活變得更好,Maggie一直希望自己能繼續閱讀下去,並將這些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現在學校老師說Mike已經慢慢有進步了,過程雖然一度非常擔心,但媽媽只要有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相信未來會愈來愈好的。
書籍資料:
書名:教養過動兒:醫學沒告訴你的十件事
作者: Vincent J. Monastra, PhD、翻譯:許晉福
出版社:世茂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230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