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開始不再為錢工作》這本書應該是我剛畢業沒多久,首先接觸到的理財書籍之一,經歷過人生歲月的洗禮,重新拾起這本書,也有一些新的心得想法,過去會認為一年要6%的投資報酬率,哪有可能找到這樣好的商品,隨著親身投入市場研究、閱讀以及嘗試,發現原來財富自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起步雖然有些痛苦,甚至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是只要堅持在投資理財的這條路上,總有一天肯定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本書的作者柏竇‧薛佛在30歲時,就已達到財富自由,從此只靠著利息,就可以過著優渥的生活,他將個人經歷中的精華,發展出一套學習概念,全球銷售超過千萬冊。
我也整理了幾個重點,走在財富自由的這條路上,並沒有祕密,但人總是會遺忘這些重點,而身陷不斷追逐金錢的遊戲中,以下幾點或許可以讓你思考,不再為錢工作,那要為了甚麼?
一、別人的夢想,真的是你的夢想嗎?
我在做業務的時候,很喜歡問客戶問題,喜歡客戶聊聊他們的生活、想法還有感受,而我也時常會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豪華旅遊、奢侈名牌或者是令人欣羨的千萬豪宅,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在《走吧!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這本書裡也提到,透過不斷的詢問、反思,去探索內心真正想要的事物,很多時候我們賺錢的最終目的真的不是別人羨慕的眼光,而是想要多一點時間陪伴心愛的家人。
夢想版不應該是別人口中的物質,如果你的目標放在別人的期望,那你會陷入不斷追逐金錢當中,像是困在牢籠裡的老鼠,不停的在圈圈裡跑著;然而人也不能沒有夢想,如果沒了目標的人生,便是任由人擺布,最後成了行屍走肉。
一個人的現在的處境,正是一個人信念真實的寫照,作者希望讀者不僅僅是小夢想,而是盡可能去最大化你的夢想,譬如說想賺一億、環遊世界,也許這個夢想對你來講,遠遠超過你現在的能力範圍,但是作者希望透過最大化夢想,來把你的人生最佳化,最大化學習、機會、金錢、人脈,來創造最佳的成果。
二、規劃人生。
要規劃也要記錄,這是我這幾年的投資規劃的心得,規劃是讓你不會遺忘人生的大方向,紀錄是確保你真正有朝人生的目標行走,人們往往高估了自己一年的變化,卻低估了自己十年的成就,作者要讀者回想十年前你在哪裡?當時是甚麼樣的人?有甚麼經驗?財務是如何?愈詳細愈好。
我十年前才大學剛畢業,那個時候沒有一家公司要用我,我唯一有的技能就是勇氣,我敢打電話,也敢跟陌生人開口,為了學習銷售和紀律,我進入了花旗銀行學習銷售,這十年非常的痛苦,我還記得進到公司的第一個月,我的喉嚨每天都在痛,甚至一度沒了聲音。
入職的第三天我就很想離職,身體的疼痛和精神的壓力逼得我快喘不過氣,晚上九點鐘我躲在空無一人的巷子裡放聲大哭,我很慶幸那時的我撐了下來,我的抗壓能力和溝通技巧在這十年內增長許多,我能與客戶侃侃而談,解決了客戶許多問題,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未來的十年,你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想要擁有甚麼樣的事業與人生,或學到甚麼技能?
我是每年換一本筆記本,裡頭記錄了我的夢想版,透過每一年檢視來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有想要這個夢想版,也許今年列出的夢想,親自嘗試過之後,發現並沒有非常喜歡,那麼在隔年我就將這項夢想劃掉,又或許本來預計三年達成的夢想,我利用一年就達到了,人生本來就充滿了許多不確定,那麼就在空缺的夢想版裡頭,再補上一個夢想吧。
唯有寫下來,你才能正視內心的感受。
三、不斷地學習。
做保險的這三年,我已經看了近百本的書了,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學習讓我變得更有自信,其實三年一百本書並沒有很多,等於平均一個月看2.7本書而已。
我知道現在很多人連一個月一本書都很困難,看書其實是一種習慣,建議大家可以去看《原子習慣》這本書,我們總習慣在無聊的時候就拿起手機,為何不是無聊的時候就拿起一本書呢?因為你總把手機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把書放在遙遠的書櫃上,如果你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那就得把那個習慣放在你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們家到處都是書,而且Mike每天晚上也養成聽故事的習慣,五歲的他已經能認很多中文字了。
當學習完之後,適時的給自己獎勵。
小孩的獎勵是大人給的,想想自己得到甚麼獎勵能開心,即便只是一杯卡布奇濃也好,讓學習這件事變成值得被獎勵的事,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如果你想要變得富裕、健康、快樂,學習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當好的習慣一旦被養成,你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件痛苦的事,就像汽車剛啟動時,需要很大的動力,但是當車速維持到一定的速度時,你便可以輕易地維持在軌道上,讓富有這件事變成一種習慣。
四、承認自己不是超人。
整天工作的人,沒時間賺錢。
農夫耕作時,每七年會休耕一年,如果你讓自己疲於工作,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更不可能靜下心來規劃未來,忙著工作的人是沒辦法賺錢的。
我也是在離職後,才真正思考自己想要甚麼,有體會過職業婦女的人,才懂得箇中辛苦,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趕,趕著叫孩子起床,趕著整裝洗漱,趕著上班要遲到了,好不容易忙了一整天回到家中,要煮飯、要打掃、要幫孩子洗澡、要哄孩子睡覺,十點就躺在床上睡死了,怎麼能「思考」?
暫停並不是要你永遠停下腳步,而是讓你思考是賺錢重要?家人重要?還是身體重要?
五、思考錢的感覺。
「想要」跟「相信」是有差異的,你很想要變有錢,但你總覺得有錢人都是奸商、賺不義之財之人。
創造財富的最好準備,就是學習擁有金錢時輕鬆自在。
書中有個練習,若你的錢包裡面總放兩張千元大鈔,那麼請你試著放十張千元大鈔,若你已經有十張千元大鈔,那麼請你放50張千元大鈔,作者的用意是讓你的潛意識發展出財富意識,很多有錢人在沒有致富之前,就開始養成這種習慣了。
列出你對金錢的感覺,優點、缺點,這些想法有時候源自於家庭教育,譬如說錢夠花就好,要的太多錢就是你太貪心,那麼你必須改變「金錢」的看法,錢並沒有好壞之說,是非乃是我們人賦予它的,改變你對金錢的看法。
六、一定要儲蓄。
你絕對「不可能藉由收入致富,但卻可以藉由儲蓄致富」。
人們常說,「等我收入多了,我就可以改善我的生活了」,但事實上並不可能,因為消費型態不改變,收入增加只會增加消費,巴菲特是全美最有錢人之一,巴菲特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報生,當時他就養成儲蓄的習慣,他緊緊扣住他的錢,他不買車,理由是一萬美元在二十年後會產生更大的價值。
假設你有400萬,以年利率7%存起來,30年後,這筆錢將會累計到3千萬。
假設每個月存100元,經過35年,他的複利效果是多少?
7% 166,722元 15% 1,078,249元
12% 524,785元 21% 4,671,602元
漢斯·寇瑪漢斯‧柯諾在他著作中曾寫道「每個人都抱有離開沼澤,生活在陽光底下的希望,然而對太陽跟對自由的恐懼,也就是對自身可能性的恐懼,讓我們躲藏在習慣的環境裡,讓我們覺得惡臭、僵硬、黑暗以及沼澤都是可以被接受。因此,我們日復一日地在沼澤裡愈陷愈深,而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要離開沼澤就更難了。」
恐懼是最差勁的顧問,錯誤是好事,如果你沒有時常犯錯的話,這表示你冒的風險還不夠大,你還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
七、幫助別人。
最後一點作者認為,捐出你1/10的收入,在你幫助別人的時候,間接證明金錢是可以用來作好事的,增強你的潛意識。
愛人者,人恆愛之,金錢也一樣,你給世界金錢,世界也會回饋你金錢。
以上就是Maggie分享這本書的七個金錢觀念,當然理論很簡單,實際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才會說學習很重要,透過不斷的看書加強腦裡金錢的知識,紀錄你的投資和心得,你才能知道自己當下為何會做出這種決定,唯有不斷修正自己才能擁有良好的財務規劃能力,希望大家都能達到財富自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