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象與騎象人》,作者是強納森‧海德,他是全球百大思想家,讀這本書讓我覺得,就像是讀一本宗教學,但不一樣的是這本宗教書籍,卻是結合了人類心理學,真的是愈看愈有趣。
作者將我們的「心」比擬為放任了大象,然後將我們「智」比擬為控制大象的騎象人,大象在正常時或許會聽從騎象人的話,但一旦牠們失去理智,騎象人就無法操控牠們了。
我們明知吃健康的食物對身體很好(騎象人),但是身體就是會忍不住去吃美味且不那麼健康的食物(大象),我們明知道讀書學習可以讓自己生活更好(騎象人),但是身體就是會忍不住多看幾部劇(大象)。
騎象人無法控制已失控的大象,儘管騎象人知道往左邊道路走比較好,但是大象若是不聽話,騎象人也只能跟著大象往右邊那條路走,這本書講述的就是身體與心智的搏鬥。
蒙田提到過,我們的臉部表情洩漏了我們內心的秘密,當我們毛髮豎起、心跳加速、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透漏著我們現在很恐懼。
直腸和肛門的括約肌的擴張和收縮,身體的自然變化不受我們控制,當”它”決定要排便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用大腦控制它不上廁所的。
在性慾、飢餓、憤怒下,騎象人(智)是無法控制大象的,唯有跟大象和平相處,才能真正讓大象走往正確的地方。
一、是甚麼讓你不幸福?
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大幅增加,生活的舒適度也發生了改變,房子變大了,車子變大了,網路普及、壽命增長、醫療更加完善,但為何憂鬱症的人口不減反增?現在很多研究都已經證實了,人一旦滿足了基本需求,躋身於中產階級之後,無須在為了溫飽煩惱時,財富和幸福的關聯就會變得沒有那麼明顯了。
擁有幸福的人等於擁有全世界,幸福的人累積資產比較快,也比較不容易離婚,上司通常也比較喜歡幸福感的人,而且幸福的人通常能專心在工作上,努力工作,投資自己的未來。
人無法為何無法從外在事物中找到幸福呢?
許多宗教都會勸導眾生放下執著,才能得到幸福,古今聖賢也都一再教誨我們,要懂得放手,不要汲汲營營追求物慾,而是轉向自己的內在。
1. 靜坐使你遠離焦慮。
如果有一種藥丸,每天只要吃下一顆,就能減輕你的焦慮感,讓你對生活更加滿意,富有同情心,更信任別人,還能提升記憶力,純天然又不傷身,那你願不願意吃呢?
這個世上真的有這種藥丸,就是靜坐,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了靜坐確實對身心靈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對於佛教來說,執著就像是你身在賭局之中,而別人操控著所有的賭局,你愈沉迷於其中,你就輸得愈慘,唯一的制勝之道就是,離開賭桌,不去在乎人生起伏的方式,或是靜坐下來,去馴服內心的不安。
「你放棄贏的快樂的同時,也放棄輸的痛苦,而痛苦絕對會比贏的感覺,還要叫人難受。」
2. 認知療法。
老子曾說,「智慧之道,在安靜無為,無欲等待。」安靜無為的時候,慾望也就遠離了,這便是一種大道。
沮喪的人心理有三種認知,即「我這個人很糟糕。」、「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的未來毫無希望」,他們習慣將事情責怪在自己身上,譬如「都是因為我,才害女兒跌倒的。」、「我的女兒一定腦部受傷了(誇大)」、「現在所有人都恨死我了。(自己認為)」。
沮喪憂鬱的人,容易將事情扭曲,認知療法就是訓練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當他們開始責怪自己、憂慮、焦躁不安的時候,讓病人將事情寫下來,指出扭曲之處,找出替代方案,以及用正確的方式去面對事情,幾個星期後,病人的想法會愈貼近真實,病人的焦慮就會大幅降低。
3.百憂解。
這是一種抗憂鬱症的藥劑,作者曾經服用百可舒(憂鬱症一種藥)八個星期,起初他身體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噁心、睡不好,但是到了第五個星期的某一天,世界突然變了個顏色,他不再對沉重的工作感覺到負擔,就好像有人對他施了魔法,他放鬆下來了,心情愉快,接受自己的錯誤,一夜之間所有焦慮都消失了。
但是百可舒卻有個致命的缺點,他變得很難記住事情和姓名,連熟人的名字都記不住,如果他還想繼續當教授,他就得停止服用百可舒,五個星期後,他恢復了原來的記憶力,當然憂鬱和焦慮也隨之出現。
服用百憂解,你不用每天分神寫甚麼心得日記,也不用靜坐冥想,這有點像是走捷徑的做法,至於該不該用藥,作者並沒有絕對的肯定或否定,對於天生樂觀派的人,或許他可以到處宣揚靠自己的努力戰勝憂鬱症,靠服用化學藥物改善病症是違反自然等,但是對於那種天生負面情感型的人,難道不能靠百憂解來平衡一下天生不公平的(腦袋)皮質錯誤嗎?
我們人生就是自己心裡創造出來的產物,只有再我們了解自己分裂(象和騎象人),了解自己有不同負面情緒傾向,才能說服自己面對人生,你認為生命本身是甚麼就是甚麼。
三、大腦的適應原則。
你覺得中樂透的人,跟一個被告知癱瘓的人,他們得到的幸福感覺會是一樣的嗎?答案是一樣的。
你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考上名校、進入大企業、升官發財、完成一項驚世紀錄,除了睡覺之外,你無時無刻都在想著這件事情,終於有一天幸運降臨到你身上了,你真的達成了夢想中的目標,你可能會有一個小時或者是一天的時間,都處於興奮愉悅的狀態。
當動物做出有利於演化的事情,可能是讓生存遊戲中保持領先地位的行為,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會讓動物產生愉悅的感覺,進食、性交都會產生多巴胺這個物質,只不過人類比較複雜,人類還需要社經地位、好的伴侶、累積各種資源、養兒育女,這樣才算是成功,所以當你達成了某個目標,大腦就會持續不斷分泌多巴胺,然而成功的幸福感卻是短暫的。
彩券中獎者的快樂和四肢癱瘓的病患,他們的感覺通常也是短暫的。
癱瘓者起初會覺得自己從此與幸福絕緣了,他得放棄自己原來的希望,心中哀傷不已,幾個月之後,癱瘓者開始適應新的情況,他設定了比較平實的人生目標,可能利用物理治療改變自己的體能,每天進步一點點,他就能感受到其中帶來的幸福,霍金在20歲出頭時,就被醫生診斷得了運動神經元疾病從此身體便一直萎縮,無法自由行動,但是霍金仍然持續地進行宇宙演化研究,而且解答了許多重要問題,獲獎無數,2004年他在《紐約時報》專訪,記者問他為何能保有這樣的鬥志及精神,他說道,「21歲時,我對人生的期望降到了零,從此以後,所有事情在我眼中都是上天給我的額外恩賜。」
我們其實都被困在所謂的「幸福水車」上,踩水車時,我們可以依自己的意思來加快速度,但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停留在原地,在真實的社會中,你可以非常努力,積累大筆財富,擁有許多房車豪宅,但最多也只是如此,你無法改變自己「終究歸於平淡」,積累的財富只會讓自己對金錢有更高的渴望,並不會改變你的幸福感受。
然而,要人類放棄「奢侈病」,去接受另一種觀念很難,受到「物競天擇」的影響,人類在人生遊戲中本來就有求勝心態,他們在乎的是名氣,快不快樂不重要,就算做別的事情可以讓人更快樂,他們還是會受進化本能驅使而追求名聲,所以永遠困在零和遊戲當中,永遠有人比我們更富有、更好看、更有名氣,因此不了解地追求身外之物,只會讓自已像隻倉鼠,不停地在轉輪上奔跑。
那麼甚麼才能讓人感受到幸福呢?
契克森‧米哈伊發現「心流」可以讓人感覺到幸福,當你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一份極具挑戰性、與自己能力相當的工作中,你就會產生一種「心流 」的幸福感,它可能發生在閱讀、滑雪、競速賽車、和朋友來一場辯論會、創作、歌舞等等,它能讓沉溺其中的人感受到忘我的境界,提升我們的愉悅極滿足感。
當然作者也不是讓所有人都放下所有,遁入佛門。
因為對人生的歡愉有著強烈的依戀,所以我們才會訂定目標,朝完整的人生前去,幾千年前的佛陀所講的「放下執著」這個哲理,已經不能完全適用在這個世界了,不費力追求的人生態度,基本上都是為了避開激情,但是沒有激情的人生根本不是人過的生活,執著雖然會帶給我們痛苦,但是執著也帶給我們人生最大的幸福,人生的每一個變化,痛苦和快樂,都是有其價值的。
四、是否吃得苦中苦,才能真的成為人上人。
「創傷後成長」,是認為逆境可以讓人成長、堅強、自我提升,人在保受創傷之後,原有的信仰價值體系會受到動搖,自身界定事物意義的能力也會被剝奪,但這樣的過程會迫使人們努力振作起來,這時人們往往會借助上帝或其他更高的人生價值,以作為統整自己生命的力量。
心理學家花很多心力想要了解,是那些人會在逆境中成長,哪些人又是會被逆境擊倒,但研究結果是,人生是不公平的,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要更能從逆境中勝出,樂觀的人習慣展望人生的光明面,也能發現凡是都是一體兩面,有壞當然也有好,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幸福的人通常比較有錢。
兒童比較容易受逆境傷害,兒童的大腦雖然是基因主導,但在該時期大腦的發展同時也受環境影響,環境因素就是安全感和威脅感,盡責的父母會協助孩子調整情感依戀系統,鼓勵孩子採取比較有冒險精神的生活態度,如果孩子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又可控的環境下,那麼他就會發展出比較積極的情感態度,長大以後也比較不會焦躁不安,不過如果生活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下,例如物資被剝奪、暴力威脅、被欺負等等,孩子的大腦發展就會受影響,他會變得比較不容易相信別人,對他人充滿戒心。
所以尼采曾說過,「殺不死我的,將使我強大。」然而壓力過大,容易造成長期的傷害,長期處於高壓的環境中,身體也容易出現疾病,所以適時的吃苦是好事,但若長期處於痛苦將不利人們成長。
這本書結合了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探討人類思考的奧妙,裡面還說了人生來自私,即便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宗教人士,最終也逃不了人的本能自私,這也讓我反思起來,也許我們在批判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犯同樣的錯,以上就是看完這本書的心得分享。
書籍資料:
書名:象與騎象人(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
作者:強納森.海德
出版社:究竟出版
讀墨電子書:http://moo.im/a/dfwNVZ
延伸閱讀: